【專題列表】


傳產巨頭減碳翻轉 台泥ESG純綠電充電樁登場  
  2022/10/25
編輯部
瀏覽人次:487
關鍵字:台泥;ESG;純綠電;水泥;充電樁;綠建築;餘熱發電;永續觀光;地方共生
資料來源:台泥2021 ESG REPORT

  很難想像傳產巨擘台泥,不僅通過環保署審查,取得台灣首張水泥產品碳標籤,集團旗下和平、蘇澳廠雙獲國際級水資源效率管理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家榮獲 ISO46001認證的水泥企業。在能源轉型持續翻轉創新的方針下,開展綠建築與餘熱發電、純太陽能綠電充電樁,結合地熱再生能源與地方共生共融的永續觀光園區,台泥正從耗能產業轉型,走向積極融入ESG理念的能源企業。

▍節能「綠建築」、「餘熱發電」雙管齊下

  過往企業較仰賴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來創造能源,惟減少化石能源使用為落實淨零碳排關鍵,由此台泥積極規劃替代燃料和節能策略,包含降低製程的化石能源使用;規劃餘熱發電設備改造;減少外購電力都是台泥節能減碳的現在進行式。從下圖可以觀察到,過去五年台泥集團的總減碳量,從2017年的729,038公噸逐步提升到1,035,568公噸,這五年的集團總減碳量相當於10,82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同時台泥在替代燃料與替代原料的使用占比逐年上升,並逐年下降水泥使用熟料的百分比,朝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鑑於水泥廠內建餘熱發電系統,並引進閃蒸技術提高熱能回收效率,台泥2021年規劃投資4.06億元進行餘熱發電系統技改,設置單窯低溫餘熱發電(年平均淨發電量可達5,800至6,000kWh),預計每噸熟料淨發電量將由13度增至29度,發電效益提升超過1倍,每年將可減少2,500萬度外購電力,2021年餘熱發電量達13,825.7萬度,相當於減少2021年外購電力的31%。另針對集團辦公日常營運降低耗能,台泥營運總部大樓在2016年取得綠建築舊建築改善類鑽石級證書並續證後,總部大樓建置太陽能發電的發揮下。2021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為50,114度,相當於50張再生能源憑證證書,近五年集團已累計168張再生能源憑證。

2017-2021總減碳量相當約10,828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
資料來源:台泥2021 ESG REPORT

▍全台首座純綠電 「24K GREEN」充電樁

  旗下子公司能元科技深耕鋰電池、投資電源供應商飛宏布局歐美電動車及充電樁,已成為唯一具備研發自製綠能、電池儲能、電動車充電集團的台泥,率先全台架設追日型太陽能發電裝置,配合儲能設備提供充電樁純綠供電的「24K GREEN」NHOA.TCC儲能充電站。NHOA.TCC儲能設施,在白天用電量吃緊時釋出電力、夜晚離峰時充電,以智慧電網調整日夜用電差異,提供最佳用電經濟效能,100%電力來自太陽能,提供電動車充電樁純綠供電,未來計畫引進歐洲鬱金香風機之外,瞄準全綠電充電場域、出口整合型充電服務提供歐美電動車消費者使用。

▍永續觀光地方共生

  台泥和平電力公司協助花蓮及宜蘭城鄉發展,每年提撥超過1.7億發展基金,近五年總計近10.2億元,同時台泥DAKA園區將市集攤商每月繳交的攤舖使用費、遊客導覽費,超商門市及咖啡店每月盈餘固定提撥,全數投入和平國小教育基金,至2021年底已挹注達3,842,054元,補助和平學童學校硬體汰換、聘用外地師資,以及孩子學習等改善偏鄉教學的用途。

  2022年中,台泥在台東打造「紅葉谷地熱綠能園區」,成為全台首例結合地熱再生能源、永續觀光與地方共生共融的示範園區,這條綠色廊道同時與當地遊程及民宿業者合作建立一個旅遊平台,串連鄉內五個村落的資源與景點,舉凡體驗布農族文化的「布農部落」、重要慶典「射耳祭」、「鸞山森林博物館」、武陵綠色隧道以及台東2626市集,都能發現台泥積極轉型的步履足跡。

▍國內外ESG獲獎肯定

  • Sustainalytics ESG Top-Rated 2020-2022 連續三年獲頂級企業標章
  • 入選標普全球S&P Global永續年鑑2021年度會員 Yearbook Member
  • 2021水揭露計畫 CDP Water領導等級A-
  • 全台首家傳統產業加入TCFD supporter
資料來源:台泥2021 ESG REPORT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