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鴻海官網
全台拚COVID-19疫苗施打覆蓋率之際,近來新聞媒體上掀起熱議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以及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製造廠(EMS)鴻海積極出面請購疫苗事件,此舉雖引起股東的質疑:「採購疫苗影響公司獲利。」不過,看在外資眼裡可不這麼認為,根據里昂證券研究報告說,這些費用對於EPS影響有限,但對鴻海ESG治理與評分有加分,且提昇社會對鴻海的認知度,且可望提高估值,因此給了鴻海買進評等。
本文要帶大家一起探究鴻海甫公布的202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環境面、經濟面,以及社會面到底做了什麼?
首先,先來看看鴻海在2020年的營收表現,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的領導下,雖然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2020年營收仍維持新台幣5.3兆,相當於台灣GDP 27%,穩固台灣第一大營收企業,以及第二大市値企業地位。
此外,透過集團化經營提供全球近40%的電子產品。全球專利申請已累計158,000件,核准量達到91,800件。
節約省逾4千萬元
節能創造經濟效益,2020年鴻海投入13.56億元於1751項節能專案,總計節能量506百萬kWh,共減碳312,083tCO2e,節能效益高達近13.39億元。全球清潔能源使用總量達104,856萬kWh,清潔能源使用占比12.45%。
另外,2020年,鴻海集團完成改善空氣壓縮機、空調、照明系統等措施,共減少用電浪費約16.7萬kWh,節約成本為新台幣4,110萬元。
在環境上的績效,2020年度單位營收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44%,相較於2015年實際下降23.27%,達成階段性氣候目標。2020年節能目標值為4.50%,而集團實際節能率為5.18%,且較基準年節能26.06%,成功達成中長期節能目標。
關注少子化投入逾億元照顧員工寶寶
鴻海以行動愛護地球之外,也以行動照顧員工及眷屬健康,2020年台灣地區發放的員工福利費用約新台幣107億元。鴻海企業推動「0到6歲公司養」政策,在2020年總計提供1,210位員工補助金,共發放1.76億元。
此外,富士康大學投入資金達4.06億元,員工培訓時數達6,416萬小時,共培訓3,598萬人次。投入2.45億元於社會公益項目,並以扶持弱勢、偏鄉教育、科技教育、多元教育,以及體育支持為主軸。
「鴻海獎學鯨」發放對象為大專生和碩博士生,名額從2019年的300人增為2020年的360人,另加發「抗疫加碼獎」助學金,總計發放新台幣4,000萬元。4年「鴻海獎學鯨」已協助超過2200名學生,總獎學金發放超過新台幣1.4億元。
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永續經營=EPS(每股稅後盈餘)+ESG(永續投資)」理念,而推動ESG將降低企業的「隱形成本」,在企業轉型升級及產品推動上,超前部署ESG的趨勢,將能轉化商機,如鴻海正積極推動「3+3」發展策略中的綠能環保電動車。
鴻海「3+3」即是三大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與三大核心技術(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在三大產業中,電動車成重中之重,是透過MIH聯盟,首個提供業界開放的底盤平台,打造新的電動車產業供應鏈。
鴻海除了持續深耕精密模具製造,也求新求變,從「勞力密集」轉型「腦力密集」,因此提出F1.0現況優化、F2.0數位轉型,以及F3.0轉型升級的目標,朝著「好、還要更好」的目標向前走。

資料來源:2020年鴻海精密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