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復性出境潮到國旅降溫,台灣休閒產業如何迎接新挑戰?
2023~2024年間,台灣觀光與休閒產業歷經一場劇烈的轉型期。隨著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全球旅遊市場恢復活力,國際觀光客開始回流,台灣旅遊產業也面臨新一輪的市場變化。
一、出國熱潮席捲,觀光人次逆差再創新高
疫情期間被壓抑許久的出國需求,隨著邊境開放迅速釋放,掀起一波「報復性旅遊」熱潮。大量國人選擇前往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地旅遊,帶動出境人次明顯成長。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2023年台灣出境旅客達11,795,834人次,2024年更進一步上升至16,849,683人次,幾乎回到疫情前之水準。而相較之下,來台旅客的回升速度則顯得保守。2024年來台旅客人次僅為7,857,686人,尚未恢復至疫情前的一半,對台灣整體旅遊與休閒產業帶來不小挑戰。
近7年來台旅客人次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統計
二、國旅熱潮退燒,郊區景點人流轉弱
疫情期間由於出境受限,國內旅遊興起,不少民眾轉而深入探索本地山林風景與離島風情,帶動一波本地旅遊熱潮。然而自2023年起,隨著國際旅遊重啟,國旅需求明顯降溫,部分位處偏遠地區或交通較不便的景點,如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日月潭環潭區、明池與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等,遊客人數明顯下滑,觀光動能減弱。反之位於都市周邊且具國際知名度的景點,如台北101觀景臺與野柳地質公園,因兼具交通便利與地標效應,仍維持穩健成長動能,並受惠於國際觀光客回流趨勢。
《表一》2019年至2024年各大主題樂園入園人次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統計
《表二》2019年至2024年各大旅遊景點人次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統計
三、休閒產業板塊洗牌,龍頭業者地位穩固
另據中華徵信所公布的「休閒服務業TOP10」排名(見表三),可觀察到產業結構仍由幾大龍頭企業穩居主導地位。其中,義大開發、連鎖KTV業者錢櫃與好樂迪,以及運動健身領域的柏文健康事業(健身工廠),長年維持穩定表現,展現品牌力與營運規模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2021至2022年間,休閒娛樂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疫情促使消費者轉向健康生活與自然體驗,帶動運動、文化及戶外活動相關業者崛起。例如,經營7-ELEVEn獅隊球場營運的統一棒球隊、水上活動與遊艇租賃的亞果遊艇開發、主打生態旅遊的杉林溪遊樂事業等皆嶄露頭角,成功打入市場主流。
《表三》休閒服務業TOP10業者近5年營收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四、觀光產業未來挑戰與轉型契機
整體而言,台灣觀光與休閒產業在2023至2024年間正處於疫情後的調整與重建階段。一方面面臨國人出國熱潮對國旅造成的衝擊,另一方面也需因應國際觀光市場復甦緩慢所帶來的營收壓力。故未來將如何有效整合國內觀光資源、提升景點體驗價值、強化與國際市場的連結,將是台灣休閒觀光產業能否轉型升級、重新啟動成長動能的關鍵。
作者:李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