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2年的造紙總生產量創下近五年新低。2023年,由於地緣政治因素、中美經貿對峙、通貨膨脹,以及中國大陸解封後經濟尚未明顯復甦,加上國內外經濟成長停滯與大眾消費趨於保守、台灣多達十餘個月的出口出現負成長。這使得間接用於包裝的工紙、紙器需求亦明顯減少,導致以工紙紙器業務為主的業者在2023年出現罕見的業績衰退。2024年台灣造紙產業的供需狀況仍然不盡理想,大環境的不利因素依舊存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內部表現平穩但外部市場依然冷淡。
近五年紙漿、紙及紙製品業TOP10業者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資料庫
台灣造紙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趨於成熟,工業用紙近年來已經逐漸走向高強度與輕磅化的方向,而文化用紙與家庭用紙則逐漸走向差異化、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台灣紙廠規模大多以中小型為主,雖然紙漿、原木與廢紙等原料的進口依存度高,但台灣的造紙技術屬亞洲一流,且回收紙再利用已具制度和規模,利用率已高達95%。而近年來紙業市場發展多年目前已趨穩定,幾無新競爭者加入,故營運穩定,整體市場競爭狀況變化不大。
依近五年紙漿、紙及紙製品業TOP10業者排名狀況觀察,「正隆」、「中華紙漿」、「榮成紙業」、「永豐餘工業用紙」、「永豐餘消費品」、「康那香企業」等業者皆為入榜常客,顯示近年來紙業市場發展已趨穩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首次進榜的「力揚紙業」為一工業用紙、文化用紙及家庭用紙等產銷企業,經營重心以工業用紙為主,成立於1981年,營運迄今已有40餘歷史。

根據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的統計,2023年台灣紙與紙板總生產量為409萬公噸,較2022年減少3.6%;總銷售量為403萬公噸,較2022年減少5%;其中,內銷總量245萬公噸,較2022年減少7.5%,外銷總量158.6萬公噸,較2022年略降1%。而累計2023年全年台灣自國外廢紙進口總量為11.67萬公噸,較2022年增加2.1%;進口總值為美金1,810萬元,較2023年減少30.9%,整體國際廢紙進口量與2022年差距不大,但因廢紙報價下跌,因此進口值大減三成。因大環境不佳的影響下,市場尚未回溫,紙廠採取保守態度,故進口量僅維持基本備料,而未作積極進購廢紙行動。
另依據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的統計,累計2024年前三季紙與紙板總生產量為292.5萬公噸,較2023年同期減少3.8%;2024年前三季總銷售量為290.1萬公噸,較2023年同期減少2.9%,其中,內銷總量186.5萬公噸,較2023年同期增加2.6%,外銷總量103.7萬公噸,較2023年同期減少11.4%,幸而第四季傳統旺季已逐步回溫。
▍現況與展望
根據預估2035年前全球紙與紙板需求將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其中家庭用紙年均成長2.6%、工業用紙年均成長2.2,白紙板的年均成長達1.7%。由於台灣家用紙品市場年營業額逾新台幣百億元,抽取式衛生紙佔比逾八成,廚房紙巾的需求成長高,更是未來各家紙廠主攻產品之一。
另台灣工業用紙市場近年遭受疫情、中美經貿對峙、地緣政治、俄烏戰爭間接導致的全球通膨等等大環境欠佳影響,市況表現頗為沈悶。雖工業用紙價格雖曾數度隨燃料、原物料、能源等的成本高漲而調整,然又因台灣內外銷市場供需並未呈現明顯榮景,致調升售價後,難以支撐而有所回檔。由於2023年整體市況欠佳,而在國際大環境影響變數猶存下,2024年的市況儘管上半年工紙供需維持成長,上半年供需的增加主要依賴內銷市場,而外銷市場的成長卻是業者低價競爭的結果,相較於東協國家之間貿易免關稅具優勢的考量下,台灣業者不得不以低價搶佔外銷市場,帶動外銷成長,但因售價低,紙廠營收雖見提升,但獲利相對成長不多。
所幸近期業者指出,2025年長、短纖紙漿1至2月時已各漲美金30~40元,看好後市可望持續上漲;此外,工業用紙價格方面近期出現一波漲價效應,牽動新一波漲價潮,後市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