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CRIF IMAGES
台灣銀行業發展期較租賃業來得早,不僅產業環境成熟,提供的資金利率亦較為低廉,故多數大型企業願意與銀行業者往來,不過銀行業金融法規以及內部規範限制多,許多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取得資金,此時租賃公司的角色便補足銀行無法提供的資金缺口。隨著租賃產業蓬勃發展,租賃公司家數增多並朝大型化、多角化營運有成,帶動租賃業承作業務量年年成長,2023年突破新台幣7,500億元的新高,相當於2009年業績量的6.3倍。
▍國內租賃及分期付款業現況
台灣租賃業主要分為四大體系,包含銀行轉投資體系,如中國信託資融、遠銀國際租賃等,企業投資體系有國內租賃龍頭中租迪和,車商投資體系諸如和潤企業、裕隆企業等,而外商投資體系則有統一東京、歐力士等。
依據台北市租賃商業同業公會統計,近年租賃業業務量也逐年成長,其中卡車、貨車等運輸工具之租賃及分期付款業務量的增加,彌補了疫情期間衰退較嚴重的遊覽車、計程車等租賃業務。但近期因主管機關加強對租賃業尤其車輛融資的監管力道,使得租賃業在整頓市場秩序過渡期中承受衝擊,成長率有所下滑。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TOP5000統計,租賃及分期付款業TOP10業者營收自2016年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後逐年成長,2023年更來到新台幣2,216.85億元(如圖一),而TOP5000近五年租賃及分期付款業排名狀況顯示(如表一)。同屬中租控股旗下的中租迪和及合迪、和泰汽車旗下的和運租車及和潤企業,以及裕隆集團旗下的格上汽車租賃長年佔據榜單的前五名。疫後台灣經濟快速回溫,運輸工具市場需求不減,再加上下半年國旅市場興起,民眾改以自行駕車出遊,榜單上從事車輛(新車、中古車、重機等)租賃及分期付款融資業務的和運租車、和潤企業、格上汽車租賃、中國信託資融、新鑫、京城銀國際租賃及裕富數位資融等業者,2023年營收均較2022年出現雙位數成長。其中裕隆集團旗下金融事業子公司新鑫公司因跨足到綠電領域,為企業創造多元的獲利模式,並站穩商用車分期市占第一,在企業金融領域取得佳績,其2023年有38.46%的營收漲幅.為前十名成長之冠;其次為中國信託資融在集團資源挹注,以及結合集團旗下銀行、人壽、產險等通路優勢,2023年亦有35.53%的營收漲幅。
《圖一》租賃及分期付款業TOP10業者近五年營收分析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資料庫及近五年「台灣大型企業TOP5000」
《表一》租賃及分期付款業TOP10業者近五年營收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資料庫及近五年「台灣大型企業TOP5000」
註:台壽保資融2020年11月起更名為「中國信託資融」
▍綠能商機 各租賃業者積極搶進 近年來隨著綠能商機興起,各大租賃業者紛紛將目光轉向電動車、充電樁及儲能設備等市場。在2015年中租迪和就成立了中租能源,積極參與太陽能電廠市場的開發,截至2024年底中租集團在台灣太陽能案場已逾4,157座,電廠發電總容量達1,515MW(百萬瓦),較2023年底增加了逾440座,且太陽能廠已擴展至海外。另外,裕融集團截至2024年底累計自有光電案場總數超過300座,總建置容量達100 MW(百萬瓦)規模,且為接軌運具電動化趨勢,旗下裕電俥電也加速完善eMaaS電動車生活圈,已建置逾5,800支充電樁,提供電動車車主充電度數達10,000千度。而和潤企業則在2022年2月攜手和泰汽車共同設立和潤電能,進軍充電樁及儲能設備等開發、建置、營運及融資服務。因行政部會及立法機關已就「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進行修正,將2050年淨零碳排納入法律規範,勢必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考量ESG實踐下,開始使用綠電及電動運輸工具,也為租賃產業增添未來發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