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製藥業  
科技島的進化,台灣將憑藉科技實力進行醫藥產業升級 2025/02/25
分析研究員:林昱醇
瀏覽人次:254
關鍵字:製藥業;智慧醫療;科技醫療;數位醫療;AI
資料來源:CRIF IMAGES

  根據內政部公布「2023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23歲,其中男性76.94歲、女性83.74歲,較2022年增加0.39歲(男性增加0.31歲,女性增加0.46歲),與亞洲國家比較,不論男性或女性,皆高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印尼,而低於日本、新加坡及南韓。此外,國人平均壽命和全球相比,我國男、女性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近年來隨著醫療水準提升、食品安全重視、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國人平均壽命長期呈現上升趨勢,從2010年79.2歲增至2023年80.23歲,隨著平均壽命增加以及出生率的持續低迷,台灣也將於2025年迎接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對於藥品的需求可預期的將隨之提高。

  另據經濟部最新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約為新台幣1,285億元,較2022年成長約9.29%,而2024年1~11月則較2023年同期小幅減少6.8%,雖因疫情趨緩而略有下滑,但整體產值仍高達約新台幣1,103億元。另根據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統計資料顯示,自2008年至2024年12月,台灣已有221家公司及575項產品通過生技醫藥公司與生技醫藥品項的資格審定,其中94項產品已上市,展現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優秀的研發及生產能力,未來若能保持穩定的成長趨勢,可望對募集研發及營運所需資金有所助益,進一步擴大整體市場產值。

近兩年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資料 單位:新台幣千元/月

  在經過COVID-19疫情的慘痛經驗之後,各國政府包含台灣均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等資源,並與各大藥廠、企業合作進行各種次世代疫苗及藥品的研發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病毒變異株,連帶可望將台灣生技研發、臨床試驗體系及利基產品推向國際舞台。

  另一方面,未來科技與醫療也將密不可分。如近期如火如荼發展的生成式AI科技,也可提供醫療產業升級,如應用在製藥產業部分,能分析文獻與數據以發現新候選藥物,優化臨床試驗設計,加速研發進程,也能改善生產流程、監控生產品質、掌控供應鏈各個環節,提高產銷效率。而在臨床醫療方面,則可利用AI自動生成病歷文件、協助醫療人員進行病情判斷,縮短醫療流程時間,並可結合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協助醫療人員預測患者的健康風險,提供個人化的健康建議。台灣多家科技大廠如英業達、鴻海、緯創、華碩、廣達、宏碁、大立光等公司投資醫療生技相關產業的金額也呈現逐年成長,其中英業達已攜手馬來西亞智慧醫療大廠WellSpring,打造「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腸安適、益生菌」三項產品線,旗下全自動化設備設在馬來西亞,未來在馬來西亞的實驗室也能執行各項頂尖檢測技術。顯見向來以科技產業聞名全球的台灣,也悄悄的在踏著科技結合醫藥產業朝向智慧醫療發展的步伐。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出版「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顯示,入榜2023年製藥業之總家數為85家,較2022年增加一家,總營收規模成長約16.8%。其中TOP10業者總營收新台幣507億元,美時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時)則連續四年搶下第一名的位置,因其近年專注於進入障礙較高的困難學名藥,血癌學名藥Lenalidomide 2022年9月成功在美國上市,據悉此項產品毛利率超過七成,且有龐大的市場需求。美時並於2024年6月宣布收購Teva pharmaceuticals在泰國的子公司與其業務,此舉能擴展美時在腫瘤疾病和女性健康領域的產品線,也獲得Teva pharmaceuticals眼科和呼吸科產品,美時也因此能夠進入泰國的藥局通路,深耕東南亞市場。而美時整體營收即在海外市場的成長帶動下明顯成長,2024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85.84億元,寫下歷史新高,成為台灣製藥業的領頭羊。

近五年製藥業TOP10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超過三年的時間,中國大陸在2023年初宣布解封的決定幾乎可以確定疫情流感化的全球共識。雖然無法否認受到疫情嚴重擾亂帶來的阻力,但往另一方面來觀察,疫情使相關的藥物、疫苗開發都被迫加速,相關技術如病毒基因測序、蛋白篩選、新藥研發的時程都大幅縮短,數位科技的廣泛加速應用下反使製藥市場重新受到重視,更導引出數位預測、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等新興產業發展。目前海外已有AstraZeneca、武田藥品、田邊三菱製藥等知名企業著手進行AI新藥開發,故除了原先知名的世界製藥大廠外,台灣相關製藥業者也希望透過加強藥物開發能力以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台灣的智慧醫療發展具有強大的基礎,電子病歷(EMR)與健保系統的整合使得患者的醫療資訊可跨醫療機構流通,這為AI技術的應用奠定了基礎。未來,隨著更多智能硬體設備的開發與普及(如穿戴式裝置、遠距醫療系統等),醫療數據將更加豐富。據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數位健康產值有新台幣550億元,而全球數位健康產值為美金3,099.3億元,預估至2033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將達12.19%。

  總體而言,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台灣的醫療及製藥產業有望在未來實現全面的智能化轉型,不僅能提高醫療服務與藥品生產的品質與效率,還能促進健康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面對未來,台灣醫療界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有可能為全球醫療領域提供一個值得借鑑的成功範例。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