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人纖紡織業  
數位、淨零雙轉型浪潮,邁向綠色智慧紡織新時尚 2025/01/07
分析研究員:李郁儀
瀏覽人次:128
關鍵字:紡織業;永續環保;機能應用;智慧製造;再生纖維;機能性布料;人造纖維
資料來源:CRIF IMAGES

  台灣紡織工業主要由人造纖維製造業、紡紗織布製造業、成衣服飾製造業等三項產業組成,目前尤以上中游的人纖製造與紡紗織布製造業為主力,而下游成衣服飾製造業者則因需較多勞動力,故多分布海外。

  據統計,2023年臺灣紡織及成衣工廠共計4,469家,從業人員估計140,185人, 總產值為新臺幣3,172億元,其中人纖與紡紗織布產值為新台幣2,968億元,占整體紡織產業產值比重為 93.6%。在出口業務方面,目前最大出口市場仍為越南,2023年出口金額為美金17.4億元,佔紡織及成衣出口比重達26.2%,其次則為中國大陸14%,以及美國市場8.9%。

  整體而言,台灣為全球再生聚酯材料,及機能性布料重要供應國,機能布料全球市佔率高達70%,也讓台灣具有「紡織矽谷」之稱號。依CRIF中華徵信所人纖紡織業近五年排名《如表一》可觀察到在整個纖維紡織產業中,以人纖產業為重,其中前10名中台塑集團囊括三席,包含南亞塑膠工業、福懋興業與台灣化學纖維;遠東集團及力麗集團則各以遠東新世紀、宏遠興業,以及力鵬企業與力麗企業各占兩席;儒鴻企業也是長期排名前10名,立肯國際則是二度入選人纖產業前10名之企業。

《表一》近五年人纖紡織業TOP10業者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資料庫及近五年「台灣大型企業TOP5000」

  而2023年新入選第10名的得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原係從事織布代工業,目前則已轉型為高級長短纖成衣、功能性及家飾布料生產業務,並尤以運動休閒機能型布料為主力產品。且供應商方面亦多係與南亞塑膠工業、遠東新世紀、力麗企業、福懋興業等知名企業合作。

  惟依台灣紡織工業產值走勢觀之《圖一》,2022-2023年因受到高通膨、美國聯準會升息因素干擾、以及國際市場復甦動能趨緩、消費者信心不足,品牌去化庫存速度不如預期等因素影響,整體紡織及成衣業工業產值皆較2021年下滑,且2023年亦較2022年衰退20.69%。倘若依2015-2023年期間觀之,紡織工業產值則已下滑31.38%,亦顯示台灣紡織產業仍面臨嚴峻挑戰。

《圖一》台灣紡織工業產值走勢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單位:新台幣億元

  所幸台灣紡織上下游供應鏈完整,具有堅強的研發實力,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機能布料,以及循環再生的紡織原料等競爭優勢,讓如Under Armour、lululemon、The North Face 、Nike、Adidas、Columbia、Uniqlo、Puma、Nautica等國際知名品牌皆選擇與台灣紡織業者合作。且隨著企業如何在永續環保與經濟成長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全球發展焦點,以及國際紡織非營利組織紡織交易所與其會員共同承諾2030年全球紡織供應鏈將減碳45%。向來以永續、回收領先全球的台灣紡織業者亦以機能應用、環保永續、智慧製造三大核心主題推出涵蓋健康、運動及醫療等領域之高功能紡織商品,以期符合全球紡織產業發展趨勢。

  如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塑膠以自創品牌「SAYA」生產循環再生的紡織原料,將寶特瓶、廢棄衣物和生產衣物過程中的邊角廢料,再製成各種機能性布料所需的紗線;並獨家打造Dope Dye無水染色技術,相較傳統染程序,可有效節省78%碳排量及97%水資源。福懋興業生產全耐隆防水透濕透氣織物,內含靜電紡絲奈米纖維膜,且因防水透氣布料表層布與透氣膜都由單一材質構成,可有效降低循環回收再利用門檻。

  力麗集團係透過「CRZ」回收製程技術,將廢棄衣物轉化為高品質再生纖維,並結合生物降解材料與再生聚酯等創新技術,推出如Biodegradable、ReEcoya等多項環保商品。而遠東新世紀除為多項國際賽事提供了環保球衣,且在2024年台北紡織展所推出兩款創新產品FENC Thermal Sync Zone Tech與TOPGREENR Bio3榮獲「德國iF設計獎」雙重殊榮。其中TOPGREENR Bio3係運用碳捕捉技術製成低碳聚酯,被選為2024巴黎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服裝指定材料外。其另與科技大廠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攜手推出了「e2cycle」PET回收技術,藉由將電子廢棄物經由造粒處理再製為rPET再生纖維紗,以期達成從「e-waste到eco-excellence」之願景。

  此外,因看好電動車、自駕車市場起飛,高附加價值車材產業成長可期,車用、電子科技紡品亦成紡纖廠未來營運動能之一。除福懋興業的輪胎廉布早已是全球品牌輪胎廠的供應商,以及其碳纖維布加工後具有高強度、抗拉張力等特性,可廣泛應用在工業、汽機車、航太、造船、建築補強等多元領域外,遠東新世紀的尼龍66亦成功切入安全氣囊、輪胎簾布與安全帶等車材市場;而力麗企業則推出具有觸感柔順,達防火標準特性的BOPA尼龍薄膜,未來將朝電子科技材料及其他功能性薄膜材料發展。

  依現況而言,2024年服飾庫存趨於正常,品牌、通路商下單亦逐步恢復既有模式,整體產業已有回溫。且據英國PCI Fibers預測2030年全球纖維需求量仍以聚酯纖維為最大宗,而台灣在全球再生聚酯材料及機能性布料供應鏈中扮演中要角色,隨著全球數位化浪潮的推進,提升紡織數位轉型與智能製造發展,以及環境保護和永續議題推升綠色轉型與環保紡織品等競爭力,台灣紡織產業應有望再拓事業版圖。但由於全球市場仍面臨美中科技角力、極端氣候、地緣政治紛擾,故仍為人纖紡織產業帶來諸多挑戰。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