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飲料業  
永續發展創造飲料業新面貌 2024/12/17
分析研究員:張婉瑤
瀏覽人次:237
關鍵字:飲料;ESG;愛之味;台灣第一生化科技;宏全國際;循環杯;清心福全;果蔬汁;茶類
資料來源:mintnews.tw

  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23年整體飲料店營業額約達新台幣1,286億元,較2022年成長7.67%《圖一》,創近三年新高;其中,手搖飲料大受國人喜愛,營業家數與展店家數均居各類型飲料店之冠。另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資料顯示,近10年(2014~2023年)飲料店數平均成長約5.8%,截至2024年5月底飲料店數共計2萬8,193家,其中「手搖飲店」就有1萬6,070家,占比57%最高;且手搖飲店以平均每月新開40.2家的速度快速展店,增幅居各類型之冠。

  另觀察近三年台灣各類飲品總產值2023年產值達新台幣991.22億元,較2022年成長2.17%,其中果蔬汁及運動飲料成長最多,分別增長10%及9.46%;僅有啤酒及其他非酒精飲料呈現下滑《圖二》。而近三年台灣各類飲品銷售總額為新台幣1,046.44億元較2022年成長2.24%,以果蔬汁的8.62%及茶類7.66%增長最多;啤酒類、咖啡及其他非酒精飲料銷售量則下滑。在各類飲品銷售額中仍以茶類占比最高,主要因飲料業者持續研發各種風味且方便飲用的包裝茶飲供消費者選擇。而成長最多的果蔬汁,主要則因國人對於健康意識提升,進而吸引消費者購買。

《圖一》近三年整體飲料店營業額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圖二》近三年台灣各類飲品生產值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圖三》近三年台灣各類飲品銷售額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依據中華徵信所TOP5000排名調查,2023年入榜TOP5000之飲料業者共計12家,為近五年進榜家數最少的一年;而近五年入榜飲料業TOP10之業者無明顯變化,僅在名次上微幅異動。2023年入榜飲料業TOP10之業者行業營收合計達新台幣405.34億元,較2022年為成長3.69%,創近五年新高。而2023年TOP10業者中統一企業、久津實業及味全食品呈顯虧損,其餘皆呈現成長;其中愛之味以13.8%的成長幅度為之冠,且近兩年皆呈現成長,其次為分享家食品的10.57%。《表一》及《表二》

  TOP10業者中成長最多的愛之味2023年底產品中飲料類占比約36.6%、穀奶類21.9%,亦為其成長動力。此外,愛之味轉投資的高野健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埔美廠2024年9月開始試產,2024年第四季正式投入營運,預計每年可產出約3,000噸燕麥奶粉,愛之味營運表現可望間接受惠。另方面TOP7的台灣第一生化科技亦為愛之味轉投資事業,主要為茶類代工廠,並擁有無菌冷充填保特飲料技術,目前其2條產線產能滿載,已計劃擴廠,後續營運仍可期。

《表一》近五年飲料業TOP10者之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表二》近兩年飲料業TOP10業者營收表現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在網路社群及行動裝置越趨普及,台灣飲料店為了提升競爭力,亦加速數位轉型,提升自身行銷曝光度及營運效率。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目前飲料店營運數位化程度優於整體餐飲業,且在所有提供的數位服務中,以「導入POS系統」占84.1%為最多,「經營網路社群」占70.6%居次,另外還包括提供行動支付(65.9%)、加入外送平台(57.1%),及線上點餐系統(39.7%)等,現今外送服務已儼然成為飲料店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運模式之一。另方面,在全球對於ESG議題的重視,台灣業者亦同步跟進。環境部統計,2023年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業計有15家連鎖品牌業者,提供約19.8萬杯循環杯借用服務,占總門市數12%。且據便利商店及速食店業者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數量達1.6億杯次,已減少17%一次性飲料杯使用量,自備率成長2.8倍。而為了響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飲料包材製造龍頭宏全國際2024年10月與台灣碳資產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持續投入低碳技術與產品開發,並積極採購再生能源,強化減碳措施。而手搖飲品牌清心福全亦在2024年9月起開始採用「FSC森林永續認證」飲料紙杯,由中杯紙杯開始陸續更換,成為業界首家使用「FSC森林永續認證」紙杯之品牌。有此可見在台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驅使下,飲料業者紛紛積極調整其營運策略,並從中創造其競爭優勢,以挖掘新商機。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