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www.foodnext.net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頒布第11次修訂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餐飲業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三類。餐食業中的「餐館」係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商店;便當、披薩、漢堡等餐食外帶外送店 亦歸入本類。「餐食攤販」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固定或流動攤販。「外燴及團膳承包」指從事承包客户於指定地點辦理運動會、會議及婚宴等類似活動之外燴餐飲服務;或專為學校、醫院、工廠、公司企業等團體提供餐飲服務之行業;承包飛機或火車等運輸工具上之餐飲服務亦歸入本類,《詳見表一》。
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2023全年度餐飲業(分為餐館、飲料店、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營業額創下新台幣1兆19億元的歷史新高,較2022年成長20.39%,連續兩年皆呈現雙位數成長;其中又以外燴及團膳承包業成長幅度最高,成長45.68%,餐館則成長21.15%。由此可見隨著疫情趨緩,餐飲業迎來復甦,並在強勁的需求下,促進該行業顯著的成長,《詳見圖一》。
另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五年餐飲業家數呈現逐年增加,從2018年的14萬1,823家增至2023年的16萬9,525家,年均成長率為3.81%,由此可知產業的競爭愈見激烈。而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三類家數均有所成長,其中餐食業年成長率達4.07%,且2023年營利事業家數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來到138,729家,占餐飲業81.83%;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家數則走出連續四年負成長的窘境,較2022年小幅成長0.91%《詳見表二》。
《表一》台灣餐飲業之「行業標準分類」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第11次修訂(於2021年1月頒布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
《圖一》餐飲業2019~2023年各類餐飲業營業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表二》台灣近五年各類餐飲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2024年版台灣大型企業TOP5000顯示,前10大餐飲業2023年營收總額合計達735.15億元,較2022年成長21.59%。而近年餐飲業入榜TOP10業者整體而言變動情形不大,依然由「悠旅生活事業(星巴克咖啡)」穩居產業龍頭寶座,營收達新台幣149.86億元。位居第2名為「王品餐飲」,以營收新台幣135.17億元緊追在後,第3名至第10名則依序為「安心食品服務(摩斯漢堡)」、「三商餐飲」、「瓦城泰統」、「漢來美食」、「鼎泰豐小吃店」、「美食達人(85度C)」、「長榮空廚」、「饗賓餐旅事業」。
觀察2023年餐飲業TOP10業者營運表現,多數餐飲業者營運在疫情鬆綁,消費者報復性消費,以及政府相關振興政策下,營收普遍呈現兩位數的成長。其中又以長榮空廚股份有限公司成長最為顯著,成長率高達190.45%,主要受惠於全球疫情緩解和邊境管制措施的放寬,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國際交流的恢復,從而帶動了旅遊需求和航空餐飲服務的需求增加。據悉長榮空廚2023年平均每日航餐數較2022年同期增加353%,約達3.5萬份。
成長第二名為「饗賓餐旅事業」,該公司在面對餐飲市場回溫的狀態下,積極拓點展店,據悉旗下人氣和食自助餐品牌「旭集 和食集錦」2023年10月於桃園中茂新天地廣場開幕第5家分店。另於11~12月分別拓展旗下「開飯」、「饗泰多」、「真珠」及「小福利」品牌據點,共計新增7家分店。此外,該公司2023年7月推出全新品牌「饗A Joy」,旨在搶佔台灣Buffet市場的領先地位,鎖定更具消費力的商務客群為主要客群,並專注於吸引消費能力更強的商務客群;於2024年5月再推出鐵板燒新品牌「旨醞」,持續為增添營運動能,並計畫進軍海外市場以及完成上市掛牌為目標。
《表三》近五年餐飲業TOP10業者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近五年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表四》近兩年餐飲業TOP10業者行業營收及成長率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近五年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展望未來,餐飲業在市場的強勁需求驅動下,仍然擁有豐富的發展潛力。然而,由於進入該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競爭將逐漸加劇,且在蓬勃發展之餘,產業未來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和困境。
首先,人力短缺的問題仍然嚴重。2023年,台灣餐飲服務業的缺工率達到了7年來的最高點,特別是在招聘廚師和外場服務人員方面。高員工流動率的現象使得行業長期處於人手不足的困境中。然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市場陸續推出了掃碼點餐、自助結帳、送餐機器人等智慧型服務機器人,這些創新技術將為餐飲業者提供了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不過業者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技術,以及如何完善整合這些新工具,將成為新的挑戰。
其次,自2024年以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包括「蘇丹紅事件」、「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初瓦及嚮辣西門分店食物中毒案」、「藏壽司食物中毒案」等,這些事件不僅重創了品牌形象,也導致消費者對食品品牌或整個行業的信任度下降,進而影響消費意願。因此,業者如何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措施,以及如何快速做出危機處理,以保持消費者信任和品牌聲譽,成為當務之急。
總而言之,在面臨餐飲市場競爭激烈下,業者可透過拓展網路銷售、創立新品牌、開創新型態門市、打造特殊文化餐飲主題等多角化經營模式,來維持市場競爭力,以及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尋找平衡,並利用科技和創新策略來克服困境,同時把握新興的商機,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用餐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