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零售式量販業  
跨業布局 零售業邁向全通路時代 2023/04/25
分析研究員:康智強
瀏覽人次:791
關鍵字:量販;超級市場;便利商店;家樂福;大潤發;全聯;統一;電子商務;零售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於2019年底以飛快的速度在全球擴散,疫情肆虐之下,嚴重衝擊各國經濟;台灣整體零售業難逃此浩劫,2020年零售業營業額為新台幣38,597億元,僅較2019年微幅增加0.19%,其中綜合商品零售業也無法獨善其身,營業額為新台幣12,921億元,略增1.53%。《下圖一》

  幸而2020年12月新冠疫苗問世,且隨著疫苗接種情況逐漸普及,使2022年疫情影響力度減弱,各國開始鬆綁防疫政策、逐步解封,也為台灣零售業帶來報復性消費的復甦情況;2022年零售業營業額為新台幣42,815億元,成長7.43%,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為新台幣14,042億元,成長7.81%。

《圖一》台灣零售業及綜合商品零售業之表現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單位:新台幣億元

  觀察綜合商品零售業各業態之營收結構,COVID-19疫情爆發後,防疫措施衝擊內需產業,引起民生物資囤購熱潮,帶動便利商店業、超級市場業、零售式量販業近年營業額、佔比均較疫情爆發前有所提升。反觀,百貨公司業提供一站多樣式的購物選擇,更是強調餐飲、娛樂服務,營業額向來居綜合商品零售業首位;惟受COVID-19疫情衝擊,2020年營業額、佔比首次被便利商店業超越,且延續至2021年,營業額連二年負成長。《下表一、二》

  然而2022年防疫管制放寬後,外出人潮湧現,「實體復甦」成為零售業發展主軸,也讓百貨業迎來反彈曙光,2022年營業額、佔比明顯回升,重返台灣綜合商品零售業冠軍寶座。而便利商店業、超級市場業、零售式量販業之2022年營業額雖維持正成長表現,不過因基期墊高、市場提前消費等因素影響,成長幅度不及百貨公司業,在綜合商品零售業之佔比也出現回落,尤以零售式量販業較為明顯。

  細觀零售式量販業,該業因營業據點建置成本較高,且佔地面積大、土地取得不易等條件限制,加上台灣人口結構走向少子化,家庭人口組成縮小,對於大包裝商品需求下降,同時便利商店業之業務內容包山包海,成為特殊之巷口經濟學,超級市場業更採行「鄉村包圍城市」戰術,深入都會住宅商圈及鄉鎮社區;在腹背夾擊下,該業2020年之營業額、佔比即被超級市場業超越、位居第四。

《表一》綜合商品零售業之各業態佔比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表二》綜合商品零售業及各業態之營業額資訊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單位:新台幣億元;%

《圖二》近十年零售式量販業之市場規模及成長表現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單位:新台幣億元;%

  然而超商、超市、量販店之間的界線漸趨模糊,如超市開始賣咖啡、超商跨足生鮮業務、量販店開出超市店型、超市朝向「量販化」發展,掀起跨界大戰,也讓全通路成為綜合商品零售業態發展趨勢。此外,在電商蓬勃發展時代,加速消費者行為改變,實體零售企業大多都有開設自有電商平台,同時搭配「線上訂購、門店取貨」以及門市宅配等各種便利物流方案,實體零售企業已成功跨界線上電商銷售,打破虛實通路間的界線。

  零售業爭霸戰火激烈,2022年7月經公平會有條件通過超市龍頭全聯併購大潤發,一舉跨足量販通路,且補上量販通路的拼圖,對全聯之物流、商品結構、消費客群等都有互補效益;同時,統一集團馬上跟進宣布併購台灣家樂福(待公平會許可),補齊缺乏的量販、超市等版圖,可跨入商機龐大、門檻相對高的生鮮領域,加上現有通路統一時代百貨及統一超商,將更具有全通路的零售優勢。可看出綜合商品零售業業態領頭羊因應時代轉型,且以具優勢的規模經濟、整合能力與資本實力,成為跨業併購主體,強化產業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現象,促使領頭企業規模快速擴張、避免被市場淘汰。

《表三》近五年零售式量販業TOP10業者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