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pic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頒布第10次修訂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將餐飲業調整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三類。餐食業中的「餐館」係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商店,包含便當、披薩、漢堡等餐食外帶外送店;「餐食攤販」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固定或流動攤販。「外燴及團膳承包」指從事承包客戶於指定地點辦理運動會、會議及婚宴等類似活動之外燴餐飲服務;或專為學校、醫院、工廠、企業等團體提供餐飲服務之行業;承包飛機或火車等運輸工具上之餐飲服務亦歸入此。「飲料業」則是從事調理飲料供立即飲用之商店及攤販,詳見下表一。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第10次修訂 (於2016年1月頒布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
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五年餐飲業家數呈現逐年增加,從2014年的11萬7,304家增至2018年的14萬1,823家,每年成長率維持在3%~6%間。在全台最大餐飲資料庫iCHEF調查,16種餐飲類別裡以酒吧和餐酒館的家數在2018年大幅成長56%,其中因女性族群開始流行品酒,成為推升餐酒館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經濟部統計處統計,2018年全年度餐飲業(分為餐館、飲料店、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營業額約達新台幣7,774.67億元,較2017年成長5.43%,續創歷年新高。其中又以餐館佔整體餐飲業之比重最高,約佔82.19%,而年成長率最高亦為餐館業,約成長6.14%,詳見下圖一。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近五年TOP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
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根據中華徵信所TOP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餐飲業近年TOP10入榜名單異動不大,10名內業者業績均已具相當規模,名次變化幅度不大。
近兩年悠旅生活事業成為餐飲業TOP10之龍頭,2017年營收即超過新台幣100億元,2018年仍有6.43%的成長。該公司所經營之「星巴克」為連鎖咖啡店龍頭,但台灣本土連鎖咖啡品牌「路易莎」靠著平價快速竄起,據了解「路易莎」門市已近480間,超越「星巴克」之門市家數,勢必成為「星巴克」未來業務開拓挑戰之一。
而2018年餐飲業TOP10業者中成長最為亮眼的為饗賓餐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饗賓餐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餐飲品牌有「饗食天堂」、「開飯川食堂」、「果然匯蔬食宴」、「饗泰多泰式料理」、「朵頤牛排」及「饗饗InParadise」6大品牌近40間門市,2018年營收較2017年成長15.33%。此外,該公司預計2019年底再創「旭集」Buffet大型日式自助餐品牌,將於即將在台北市信義區A13開幕的「遠東百貨信義店」駐點。
另方面,未納入2018年餐飲業TOP10業者中亦有表現突出者,如亞洲藏壽司股份有限公司與豆府股份有限公司。亞洲藏壽司股份有限公司於2019年6月股票興櫃,主要係經營「藏壽司」迴轉壽司店,目前約有21家,在其所經營之餐廳在日本知名度的加持下,該公司2018年營收為新台幣14.36億元,較2017年大幅成長70.12%。
而旗下擁有「涓豆腐」、「銅盤」、「北村豆腐家」、「韓姜熙的小廚房」四個品牌以韓國料理為主的豆府股份有限公司,於2019年9月股票上櫃。目前其「涓豆腐」有18家、「北村豆腐家」9家、「韓姜熙的小廚房」6家及「銅盤」5家。2018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1.06億元,相較2017年成長18.95%;且其表示在看好異國料理下,2019年下半年將跨足非韓式料理,預計10月中旬在台開立第一間非韓料理,引進越南百年河粉品牌─飛機河粉,搶攻餐飲市場。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近兩年TOP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
據主計總處所調查之2018年家庭收支,在外食文化與旅遊風氣盛行下,「餐廳及旅館」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逐年攀升,已來到12.3%,創下歷年新高;平均每一家庭花在「餐旅消費」的年度金額超過新台幣9.9萬元。有鑑於民眾外食需求的增加,已有越來越多餐飲品牌加入外送平台行列,透過外送服務可讓消費者節省排隊候位的時間及服務費,儼然成為餐飲業的新趨勢。但餐飲業者在與外送平台合作時,會多出約三成訂單佣金費用,餐飲業者如何在資金壓力提高與訂單量成長間取捨,及培養消費者對餐廳的忠誠度、並在競爭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等,皆是未來餐飲業者所需面臨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