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由於兩岸關係陷入僵局,連帶導致中國大陸來台旅客數量急速減少,據觀光局統計,2018年中國大陸來台旅客人數減少至269萬人次,連續三年呈現下滑趨勢,與2015年來台旅客418萬人次、2016年來台旅客351萬人次相比大幅減少。不過在東南亞、韓國、港澳等多國來台旅客成長下,2018年全年來台人數為1,106萬人次,較2017年1,074萬人次呈小幅成長趨勢。
前些年國內觀光發展蓬勃,業者看好台灣之觀光潛力,多家國內業者、國際旅館業者選擇來台投資興建飯店,如2018年1月永紅集團投資超過80億元的「永紅大直旅館商場」,預計將2019下半年開幕迎賓。另日商大和房屋工業集團將投資逾新台幣60億元,興建日系連鎖飯店品牌,此建案基地處繁華商業中心,鄰近三多商圈、輕軌C8高雄展覽館站,擁有會展、商務、觀光及交通的競爭優勢,並預計2020年動工興建,並在2023年完工營運,估計可創造300個就業機會。
在多家國內外業者加入旅館經營下,旅館產業競爭日趨激烈,據觀光局統計,2017年12月全台旅館家數為3,885家,而2018年12月時則已達3,978家,其中台北市2017年12月時旅館家數為556家,而2018年12月則已達588家,為國內旅館之一級戰區,在市場需求未有顯著成長,而旅館供給卻持續增加下,相關業者經營難有發揮空間。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近五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近年旅館業TOP10入榜名單變動不大,但10名內業者實力旗鼓相當,名次變化幅度不大,而洛碁實業及宜華國際近兩年為入榜之新面孔,兩家業者在整合行銷策略奏下,近三年營收皆呈現穩定成長。
晶華國際酒店除擁有台北晶華酒店外,另有其他品牌飯店,包含「晶英」、「麗晶酒店」、「捷絲旅」及「晶泉丰旅」等,並透過與英國洲際酒店集團、越南BIM集團、東南亞地產發展公司KG Global等進行策略聯盟,尋求在海外市場開發與經營之可能性,隨著越南富國島、印尼雅加達麗晶2020年陸續開幕,可望持續挹注權利金收入,增添營運成長動能。晶華國際酒店主要客源多鎖定在歐美與日本觀光客,且其營運據點相當多,旗下擁有從頂級到平價之旅館品牌,能夠觸及不同等級之客群,加上積極展開全球化布局,營運表現相當平穩。
福華大飯店型態大致區分為都市商務飯店(包含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斗六)、休閒度假飯店(包含翡翠灣、石門水庫、墾丁),亦有經營酒店式長租公寓,另在國家戲劇院及中央研究院內設有餐廳,提供餐飲服務。福華大飯店並於2018年11月進軍日本,結盟JR東日本飯店集團,雙方將共享行銷業務資源、人才與經營Know How、會員互惠等,共同開拓市場並提高市占率,
寒舍餐旅旗下知名飯店包含「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台北寒舍艾美酒店」,二者為喜達屋國際飯店集團(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 Inc.)旗下兩大連鎖品牌,「台北喜來登大飯店」除了提供住宿、餐飲、精品銷售、商務中心等服務外,亦設有喜來登會館,內部有三溫暖、健身房、迴力球場、韻律教室及游泳池等設施。另台北喜來登飯店於2017年6月起進行營業裝修,已於2018年10月底完成所有客房及餐廳之裝修,新據點礁溪寒沐酒店也於2017年11月3日正式開幕並注入新的營收動能,此外與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開發之酒店合作案,目前亦視工程進度進行準備籌備工作,預期整體營運可望維持相當水準。
綜上所述,除國際知名品牌陸續來台設立飯店外,國內業者亦持續拓點搶占國內觀光大餅,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近年飯店業者成長幅度有限。雖來台觀光人數仍維持一定數量,然整體旅遊型態的改變恐為影響業者發展之另一因素,其中自由行旅客增加,入住觀光旅館人次雖有增加,但入住旅客屬團客卻呈現下滑趨勢。觀光局統計,2008年商務旅客占整體旅客的22%,2013年降至11%,到了2018年更僅剩6%。自由行旅客占比逐年上升,其旅遊模式較不受限於單價較高之觀光旅館、伴手禮店消費等刺激因素影響,故在整體來台旅遊數量無明顯變化下,觀光收入卻不增反減。
而政府近兩年積極推出各種救急政策,為刺激已顯疲態之國旅市場,中央與地方政府接連推出旅遊補助等相關方案,如交通部觀光局之「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擴大國旅暖冬遊」等旅遊方案,及推出新南向政策,以期提振觀光,在面對強烈的市場競爭下,各家業者要如何建立品牌知名度,加強行銷以提升飯店曝光度,並積極創新、思考新的營運模式,並提升飯店品質及素質,進而穩固客群來源,降低營運風險,仍有待各家業者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