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資訊
近年來,環保節能風潮不退,自行車除了是代步的工具外,在政府與民間團體大力推動下,也成為當前最夯的全民運動之一。據了解,騎自行車可增強心肺功能、減緩老化以及消耗熱量等多項益處,且相較其他運動更適合全年齡層共同參與,騎乘過程中還能達到改善情緒、增加幸福感等效果,更有助於減輕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使人更加樂觀。此外,在已開發國家騎乘自行車風氣盛行下,省電、省力、低汙染、低噪音、操作簡單的電動自行車亦成為新的綠色交通工具,未來十年,電動自行車已經是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焦點。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
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台灣自行車業者經營概況
根據中華徵信所「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前三大自行車及其零件業者排名依序為美利達工業、巨大機械、愛爾蘭商速聯,其中美利達工業靠著電動自行車在歐美市場的熱銷,成功搶佔龍頭寶座,而盤據榜首多年的巨大機械則被美利達工業擠落至第二名,第三名則為愛爾蘭商速聯。
美利達工業為全球前三大自行車成車廠,主攻中高階市場,以自有品牌MERIDA、合資的美國品牌SPECIALIZED以及歐洲品牌CENTURION為主。2018年在出口至歐、美地區之高級自行車、電動車需求驟增、訂單爆滿情況下,當年度台灣廠銷售量為94.37萬台(含電動車14.38萬台) ,年增18.06%(其中電動車年增54%),也連帶2018年個體營收達到新台幣227.96億元,較2017年成長25.16%。此外,美利達工業持續看好歐洲電動自行車發展趨勢,將針對德國廠進行擴廠,待擴廠完成後,德國廠電動自行車產能將從原來的1.5萬輛成長至9萬輛,可望挹注營運動能。
另一方面,全球自行車最大製造商─巨大機械,憑藉著在自行車產業多年的深耕,目前旗下包含GIANT、Liv、Momentum等三大自行車品牌,且擁有台灣、昆山、天津、成都、荷蘭等9個製造基地,14家銷售子公司更遍佈亞洲、歐洲、美洲與澳洲,更於2019年07月看好自行車零件市場,推出全新「Cadex」品牌,成為台灣第一家從成車廠跨足到零組件的自行車製造商。而2018年巨大機械在電動自行車銷售量為38萬台,個體營收來到224.03億元,較2017年成長14.45%。目前其銷往歐美市場的電動自行車產品係由台灣廠及荷蘭廠供應,而為快速反應市場需求,匈牙利新廠將於2020年上半年開始營運,以因應歐洲電動自行車熱潮。
自行車及其零件產業概況及未來發展
台灣自行車產業在2015年成車產值達到新台幣565億元高峰後,隨著中國大陸共享單車的崛起,衝擊了整個台灣自行車市場,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繳出負成長,分別為-16.1%和-20.1%,但因共享單車營運成本過高、加上競爭者眾多,在削價競爭的環境下,陸續有共享單車企業宣告破產,隨著共享單車熱潮逐漸退去,以及電動自行車熱銷歐美市場下,2018年自行車產業有逐漸回溫跡象,讓跌至谷底的該產業出現一道曙光。
據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自行車產業成車出口總數量221.01萬餘台、年減6.72%,主因是歐美國家逐漸風行電動自行車,造成一般成車整體銷售量下滑,所幸,出口單價高達美金668.38元、年增19.38%,帶動2018年成車整體出口值達美金14.77億元、年增11.36%。而在電動自行車方面,2018年出口總數量28.31萬餘台、年增56.11%,也帶動整體出口值達美金3.75億元、年增51.86%。至於自行車零件市場,受惠電動自行車熱銷,2018年整體出口值達美金13.59億元、年增率11.25%。
綜觀2018年台灣自行車市場整體出口成績,可以明顯看到均呈現成長,展望未來,因
受到中美貿易戰持續膠著,且歐盟國家對中國大陸輸出的電動自行車課徵高額關稅等影響,台灣自行車業者紛紛將電動自行車移回台灣生產,預期2019年台灣出口量及出口值仍能呈現成長,而在全球自行車需求不減下,自行車產業未來仍可樂觀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