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電感/資料來源:村田製作所
舉凡任何電子產品都必須使用到所謂的「主動元件」與「被動元件」兩項零組件,「主動元件」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主動單獨執行運算的元件,例如CPU(中央處理器)或各式IC,而「被動元件」則是扮演被動的保護角色,
當一項電子產品進行電流或電壓的改變時,「被動元件」的作用就是透過低電壓、過濾雜訊等方式,達到保護「主動元件」的目的。依據不同的功用,被動元件又可以分為電容器、電阻器與電感器三大類;「電容器」就是以靜電的方式蘊容電荷,並在預定的時間釋放出來作為調節過濾電波;而「電阻器」就是以阻擋的方式達到降低電壓電流的功用,「電感器」則是因電流改變而感應而生,做為過濾雜訊與電磁波的功用。而
目前台灣廠商生產主力主要集中於積層陶瓷電容器(MLCC)和晶片電阻產品。 被動元件業在歷經4年的景氣谷底洗禮,自2015年起受到智慧型手機從3G轉4G激勵,被動元件平均用量大增50%,其中高頻電感用量高於均值,使用量大增一倍,加上國際各大廠相繼分散產能應用,整體被動元件市況已趨好轉。隨著產業市況的好轉,加上村田等日系被動元件業者逐漸淡出一般型中低階領域,轉往高階車用MLCC產品布局,造成產能供給出現缺口。在日廠釋出產能、供給結構變化、以及市場需求增加三大原因驅動下,供過於求的現象開始扭轉,而相關被動元件在缺貨潮的帶動下,2016年價格開始持續調漲,尤其以MLCC價格漲勢最為凌厲。由《圖一》可以觀察到,國內被動元件TOP10業者營收自2014年營收開始成長,2016年營收已來新台幣838億元,2018年更在缺貨漲價的利多帶動下,TOP10業者營收來到新台幣1,352億元,創近10年來新高。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及近五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及近五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而依近五年被動元件業TOP10業者排名狀況分析觀察,近年均為台廠龍頭的國巨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為台灣阻抗股份有限公司,以生產各類精密電阻器為主,並合併其經銷公司國巨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之。目前國巨為全球第一大晶片電阻(R-Chip)製造商、全球第三大積層陶瓷電容(MLCC)供應商,在磁性材料 (ferrites) 領域則名列全球前四大,在全球有廣大的經銷點,目前在17個國家有21個行銷/服務據點、9座生產基地、8座JIT即時發貨中心及2個研發中心,其生產及銷售據點涵蓋亞洲、歐洲及美洲等地,提供客戶一次購足服務。而看好被動元件的景氣由谷底翻轉,國巨自2013到2017年陸續進行四次的現金減資,同時也擴大其集團版圖,2016年由旗下的智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入主凱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奇力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購併旺詮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4月國巨宣布以每股新台幣73元收購君耀控股公司,5月再宣布以新台幣220億元收購美國普思電子,以強化車用、工規產品布局。在經過多次現金減資,加上MLCC缺貨帶動報價持續調漲等題材效應下,國巨的股價更在2018年7月最高來到新台幣1,310元,創歷史新高,也是第一檔股價破千元的被動元件股。不過隨著中美貿易爭端擴大,一般型MLCC應用主場如手機、PC、挖礦等市場需求疲弱,導致台、韓廠商營運頗受衝擊,被動元件報價開始出現鬆動,第四季更急速反轉,不僅需求急凍,價格也下跌,也讓國巨的股價開始出現大幅度的修正。雖然近期中美貿易談判出現較為緩和的跡象,但受到產能利用率的下滑及客戶年中盤點的影響,國巨2019年上半年營收約新台幣209.7億元,年減30.72%,目前仍謹慎保守看待下半年營運。
根據研究機構指出,2018年MLCC缺貨主要是市場應用需求大增。從智慧型手機來看,以往平均單支手機只需要用到700顆MLCC,現在平均增加到1,100顆左右;此外電動車成長帶動MLCC需求,平均每台需要1萬顆~1.5萬顆MLCC,相較傳統內燃機汽車平均3,700顆~3,800顆要多。而根據Frost&Sullivan研究顯示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從2017年的120萬輛增加到2018年的160萬輛,並在2019年進一步上升至約200萬輛,潛在需求量極大。此外,4K電視也提升對MLCC的需求量;虛擬貨幣挖礦機的高階繪圖處理器、周邊IC和現場可編程邏輯閘陣列(FPGA)對MLCC需求也大增,未來5G基地台對MLCC需求也會增加,需求端方面穩定且持續看增。
雖然2018年市場對於被動元件需求看法十分樂觀,國內各家被動元件大廠也持續透過購併、擴充產能等方式因應需求。不過2018年3月美中貿易戰開始爆發,美國首先於2018年7月對於來自中國大陸價值美金340億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9月再將範圍擴增至美金500億元,而中國大陸也宣布對約美金600億元美國輸陸商品加徵10%或5%的關稅,貿易爭端開始擴大。2018年下半年開始,原本供需緊俏的被動元件市場,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終端需求開始放緩,並出現反轉,無論是下游組裝代工廠、還是通路經銷商,都是庫存滿滿,在拉貨動能趨緩下,也導致被動元件價格走跌修正。目前MLCC價格雖然持續修正,但因整理時間較長,相較於2019年第一季下跌30%、第二季跌15-20%,預期第三季跌幅將明顯縮小至10%內,而晶片電阻因為過去漲幅沒有MLCC大,預估第三季也可望止跌。另外觀察國內幾家被動元件廠商,目前稼動率依照產能規模不同,大約落在 4~7成之間,尚未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現階段來看,第三季在美中貿易戰持續下,客戶也嚴控庫存,還沒有看到長期、穩定的訂單,主要還是以短期的急單為主。而第四季邁入傳統淡季,未來價格是否進入有新一波修正或因為供給減少使得價格有所支撐,仍要持續觀察貿易戰發展及終端需求狀況而定。總的來看,短期對於被動元件產業展望仍需保守看待,不過長期來看,隨著 5G、AI、車用電子等需求攀升,且日廠預計將陸續退出標準品市場,相關業者能否抓緊商機並強化新領域的應用,仍考驗各家經營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