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飲料業  
健康與飲料,消費者的選擇? 2019/04/23
分析研究員:張婉瑤
瀏覽人次:3384
關鍵字:飲料;手搖;統一;味全;聯名;塑膠吸管
資料來源:foodychole.pixnet.net/blog/post/300131164-122

  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18年全台飲料店業者營業額已達新台幣697億元,相較2017年成長5.45%,創過去10年新高;而包含冰果店、冷(熱)飲店及咖啡館等飲料業者家數來到2.2萬家,較2017年成長10%。

  若細看各類型占比,因冷熱飲店因進入門檻較低,客群及店家數相對較多,2018年達1.8萬家,占總家數8成 4、而占營業額約7成5。但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館2018年家數約達3,386家數,業額約新台幣175億元,占全台飲料店業者家數及營業額比重皆逐年攀升,顯然近年國人消費習慣與族群的轉變。

  另觀察近三年台灣各類飲品產值(圖一),2018年飲品總產值約新台幣470.85億元,較2017年衰退1.89%,近兩年飲品總產值皆呈現下滑。而2018年僅有咖啡飲料及碳酸飲料呈現成長,其中咖啡飲料在經過連續兩年的衰退後,2018年轉為正成長,雖僅回升2.44%,但卻為2018年表現最佳的飲品類別。另觀察近三年台灣各類飲品銷售狀況,2018年飲品銷售值約新台幣510.67億元,亦較2017年衰退2.51%。僅有運動飲料呈現成長,且幅度達13.59%;而撇除其他非酒精飲料外,果蔬汁以4.87%的下滑幅度成為表現最為低迷的飲品。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依據中華徵信所TOP5000排名調查,入榜TOP5000之飲料業者近三年來維持在15家,其中2017年入榜飲料業TOP10之業者總營收達新台幣338億元,較2016年小幅衰退1.31%,且TOP10業者中有六家之行業營收皆較2016年衰退。而味全食品揮別食安風暴影響,2017年重回飲料業TOP10排名內,2017年行業營收較2016年成長9.33%,成為2017年TOP10業者成長幅度最高者。

  近年來皆大幅領先其他飲料業者的龍頭統一企業,2018年整體營收約為新台幣389.4億元,較2017年小幅衰退0.87%。據悉,統一企業國際版圖觸角已朝向東北亞延伸,該公司於2018年底透過旗下100%持股之Kai Yu (BVI) Investment Co., Ltd公司與韓國私募股權基金公司Hahn &Company簽署股權買賣合約,Kai Yu (BVI) Investment Co., Ltd以美金2.29億元(約新台幣70億元)收購韓國Woongjin Foods Co., Ltd.74.8%股權,將藉由Woongjin Foods Co., Ltd.在韓國已建立的品牌基礎,布局韓國飲料及零食市場。

  另2017年成長最為亮眼的味全食品,2018年度營收來到新台幣74.66億元,約有2.89%的成長幅度。惟近期該公司高層人事動盪不斷,總經理暨執行長及財務主管陸續異動,並傳出下市及裁員謠言。但該公司闢謠後指出,目前於中國大陸4廠的產線為22條,預計到2022年將會新增24條產線,達46條產線,預計年產量會從2018年的25萬噸大幅增長至100萬噸。而台灣部分,亦將積極開發飲品新品牌,如近年推出的萬丹鮮奶、農搾檸檬汁、林鳳營特濃重乳優格等新品牌皆對該公司業績表現有所挹注。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TOP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
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資料來源:近兩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雖然2018年飲品總產值及銷售值皆呈現衰退,但全台飲料店總營業額卻來到近年新高,突顯手搖杯店及咖啡館之飲品及服務對於國人仍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但也因為手搖飲料的龐大商機,加上飲料店進入門檻較低,使得飲料店家數亦持續創新高。故鑒於手搖飲料競爭越趨火熱,部分飲料店業者紛紛跨界聯名以吸引消費者的光顧,如:茶湯會聯名「LINE FRIENDS」、一芳水果茶聯名「哆啦A夢」;另有業者則推出新噱頭飲品,如主打「手炒黑糖珍珠」的幸福堂、吉龍糖及老虎堂等飲料店。而罐裝飲料業者亦積極殺出重圍,與手搖飲料店及零食品牌合作,泰山企業繼與日出茶太、水巷茶弄與COMEBUY手搖飲料店合作後,攜手「貢茶」推聯名飲品「韓風起司草莓奶茶」、乖乖與光泉牧場聯名推出「孔雀捲心餅咖啡牛乳」、宏亞食品及佳格食品共同推出「77新貴派花生巧克力牛乳」。

  惟在飲料店市場持續擴大下,塑膠吸管使用量持續創新高,故繼禁用塑膠袋後,環保署也在2018年宣布自2019年7月起,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四大類共8千家業者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性塑膠吸管。而在禁用塑膠吸管後,是否飲品售價將提高?加上近年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高,是否抑制消費者購買欲望?後續仍待持續觀察。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