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彩繪列車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根據行政院行業主計處標準行業分類解釋,客運業屬於陸上運輸業,用來輸送大量乘客,經常使用在長途旅行或是大眾運輸之產業,故凡從事鐵路、大眾捷運、汽車等旅客運輸之行業均屬之,除上述客運工具以外,尚有公共汽車、計程車等。其定義及交通工具如下(下表一):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而依據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以及近五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資料顯示,客運業TOP10業者近五年營收總額以3.33%的年平均成長率呈現穩定成長趨勢,營收總額由2013年的新台幣904億元成長至2015年的1,109億元的近五年新高,2016年雖略降至992億元,但主要是2015年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認列一次性收入121億元墊高基期所致,排除此一因素,整體客運業者營收仍是每年呈現穩健成長的態勢(下圖一)。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及近五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根據觀光局統計,在國民所得提升及交通便利提升下,加上政府持續推廣國人國內觀光旅遊,使得我國人國內旅遊旅次由2005年最低的9,261萬人次,逐年成長,2016年國內旅遊旅次來到1.9億人次,創近年來新高(見圖二)。不過2017年因為有6月豪大雨,7、8月又有雙颱等因素影響,加上新台幣匯率升值5.6%,廉價航空快速成長,越來越多人因機票或團費便宜而出國,使得近五年國人國內旅遊的人次首度出現下滑,較2016年減少近7百萬人次。雖然國內旅遊人數減少,不過由於國外旅客來台人數在2017年達到1,074萬人次,年增0.46%,對於基本交通運輸仍有需求的情況下,客運業TOP10業績也仍呈現穩定增長,前三大業者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及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營收分別來到新台幣434.3億元、260.2億元及188.7億元,分創近五年新高水準。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及近五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近五年穩居客運業龍頭廠商為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其成立於1998年,係由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長榮集團、富邦集團、東元集團與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大集團組成,從事台灣第一條BOT高速鐵路興建。根據資料顯示,台灣高速鐵路建設成本約新台幣4,806億元,總計劃金額約為新台幣6,313億元,由該公司負責興建,營運特許期間自1998年起算,由原本35年延長至70年,期滿後將有償或無償方式交還政府管理。目前台灣高鐵自台北車站至高雄左營全長約345公里,營運最高時速達300公里,沿線經過縣市數量共11縣市,列車座位數則共計989席,其中包含標準車廂923席與商務車廂66席。近年座位利用率由2012年之54.59%至2018年12月之70.16%,大致維持穩定增長趨勢,準點率(誤點小於5分鐘)亦有不錯之成績,均能維持在98.98%至99.95%之間。而2017年旅客搭乘人數達6,057萬人次,較2016年增加7.03%,雖呈成長幅度略較2016年下滑,但仍持續創下新高紀錄。
另外,列入前瞻軌道計畫的高鐵延伸屏東案,也在2018年4月召開首次審查會。根據鐵道局的可行性評估,高鐵延伸屏東沒有技術問題,規劃中的兩條路線,一條從高雄燕巢主線上岔出,路線長度路線是13.2至14公里,經費新台幣756億元,但施工時高鐵須減班;另一條從左營站岔出,路線長度17.6至18.9公里,經費619億元,施工時不會影響營運。不過,高鐵延伸屏東的經濟財務效益稍嫌不足,報告中評估30年內都難獲利,而從燕巢主線分岔出來的路線,自償率原本是負39%至負38%,加入殘值後提高為負15%至負14%;而從左營站分岔出來的路線,自償率原本是負20%至負22%,加入殘值後提高為負2%至負3%。交通部預計春節後召開第二次審查會,能否執行仍須經部會評估審議,不過依照現行評估報告指出在財務效益偏低的情況下,執行後是否增加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負擔及影響獲利的程度,仍有待持續觀察。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6年來台旅客人次突破1,069 萬,2017年再成長到1,074萬人次,由於軌道運輸系統具有可靠度高及省時等優點,因此也多為自由行觀光客及商務人士的交通工具首選。不過,2018年10月21日,由樹林開往台東的6432次普悠瑪號(編組TEMU2007+TEMU2008),於下午約4時50分時行經宜蘭線新馬站前彎道時以時速141公里高速出軌,8節車廂全數出軌,其中第3、5、7、8節車廂翻覆。而事故全車共有366人,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為27年來為嚴重的台鐵傷亡事故。
根據媒體指出,普悠瑪號出軌,肇因指向列車超速,且可自動依速限煞車的「列車保護系統」(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簡稱ATP)遭人為關閉,而駕駛員與調度員通聯記錄曝光後,外界赫然發現駕駛在出軌前竟疲於排除主風泵異常長達43分鐘,雖主風泵故障並非出軌主因,但卻干擾駕駛無法專注開車。而在普悠瑪號事故後,外界才了解台鐵所有車種裡面唯獨普悠瑪沒有安裝ATP遠端監控系統,亦即除非司機員主動回報,否則綜合調度所無法得知該列車是否關掉ATP。而列車上雖裝有GPS,但僅供行調電話自動換群組用,並非作為追蹤車輛之使用。相較之下,捷運和高鐵的行控中心,都裝置「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utomatic Train Control,簡稱ATC),行控中心不但可以即時知道每一輛列車的資訊,必要時還能由行控中心遠端進行控制、煞停列車。此事除了顯示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疏於管理,更值得憂心的是在資訊化程度上的落後。雖然交通部已提出六大改善措施,包括ATP遠端監視系統改正、列車主風泵空氣壓縮機檢查更新、落實SOP、落實夜間養護時間帶,提升車廂和軌道妥善率和穩定度等。不過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仍面臨軌道設備過於老舊、教育訓練流於形式、養護人力嚴重不足等問題,且軌道運輸運量大,一旦設備出問題發生事故,通常會造成相對重大的傷亡,對於台灣民眾最重要的軌道運輸工具台灣鐵路而言,交通部如何痛定思痛的改善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所面臨的問題,仍考驗當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