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昵圖網
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圖一》,國內整體零售通路2017年總營業額達新台幣1兆2295.08億餘元,較2016年成長2.06%,並創下近年新高,且除了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其餘零售業者皆維持成長態勢。而觀察各零售通路營業額,仍以百貨公司總營業額最高,約新台幣3346.26億元,其中前四名的新光三越、遠東SOGO、遠東百貨及微風即占5成6。惟2017年百貨公司總營業僅較2016年小幅成長0.44%,為近年來成長幅度最低的一年,主要仍係近年電商市場所帶來之威脅所致。 另據中華民國購物中心協會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為全球百貨業密度最高的城市。日本東京平均每30萬人擁有一家百貨公司,而台北市則每平均8.7萬人養活一家百貨公司,其中又以台北信義計畫區百貨密度更高,約0.5平方公里匯集7個百貨集團。目前全台多店營運之百貨公司約10餘家百貨集團、共70餘家分店。在台灣百貨業已近飽和下,各家業者面臨考驗,雖有業者不敵競爭關閉門市,但亦有業者不畏挑戰積極擴店。在2018年5月新光三越台北南西店二館結束營業後,改由誠品生活(股)接手,誠品南西店於2018年9月開幕。另方面,吸引力集團(ATT GROUP)台北大直「ATT 4 Recharge」店亦已於2018年10月21日開幕。不僅如此,暢貨中心(outlet) 來勢洶洶,被視為台中新地標的三井台中港outlet park將於2018年12月中旬登場。
|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備註:由於崇神開發2017年改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會計準則,故2017年未進入TOP10
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觀察近五年百貨業TOP10排名,前五名皆為相同業者,僅名次稍作異動。而2017年TOP10業者中表現最為亮眼的非遠東巨城莫屬,當年營收較2016年成長10.20%。其所經營的遠東巨城購物中心,是一座位於新竹市東區的大型購物中心,並在2018年6月起將鄰棟閒置旅館的1至4層納入商場,擴增營業面積約2,500坪打造「創藝大樓」,加上9月規畫400坪空間的櫃位調整下,預計營收表現可望再創新高。另一方面,環球購物中心共有7間據點,並以生活必須用品和餐飲為主打,而受惠餐飲事業體績穩健成長下,2017年營收亦有6.17%之成長幅度。
雖然微風廣場與遠東百貨2017年營收呈現衰退,但目前皆已蓄勢待發,繼續進攻百貨一級戰區-台北市信義區。「微風南山」預計將於12月底前開幕,2至4樓為日本JR東日本集團旗下的購物中心ATRE,以進駐日本雜貨和日系時尚商品為主,6至7樓由微風與智崴資訊集團合作引進的5D飛行劇院。而遠東百貨在信義區第一個據點「A13遠百信義」將在2019年開幕,且市場已傳出全球僅25間的「蘋果旗艦店」將於此設櫃;此外遠東百貨2020年於新竹竹北亦將開出大型購物中心。
但在百貨業競爭白熱化下,台北市信義區的開發似乎尚未結束,前身為中信金集團總部大樓之空地,2020年將開出「Taipei Sky Tower」,以紐約第五大道為藍圖,打造與日系百貨截然不同的美式風格。在新百貨陸續加入戰局後,市場預估2020年信義商圈百貨市場規模上看新台幣700億元。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
近年百貨公司經營主要困境中,在複選情況下以「消費需求多變」占比最高,達73.3%、「電商搶食市場」居次占48.9%,「價格競爭激烈,毛利偏低」占42.2%;但其中認為「電商搶食市場」為主因的業者占比較2016年增加19.6%,顯然未來百貨業者須持續創造出與電商不同的特有服務及商品。而近年百貨業者看準餐飲及親子市場等為電商市場無法取而代之,積極引進各國及各類餐飲,並打造親子娛樂環境,吸引消費者光顧,藉此在這紅海市場下殺出重圍,佔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