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水泥及其製品業  
啟動反傾銷法,搶救本土水泥廠商 2011/05/23
分析研究員:王人正
瀏覽人次:1502
一、產業概況回顧: 

根據行政院行業主計處標準行業分類,凡從事水泥、預拌混凝土及水泥製品製造之行業均屬於「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其中包括「水泥製造業」、「預拌混凝土製造業」、「水泥製品製造業」等三大產業。水泥製造業主要為凡從事水泥或水泥熟料製造之行業均屬之;預拌混凝土製造業則以從事將水泥、混凝土粒料及摻料(輸氣劑、飛灰、爐碴等),以水充分拌合後供運至工地澆鑄用之行業為主;水泥製品製造業則多為水泥、混凝土製品製造之行業。

我國水泥製造產業開始於1915年間,主要由日本人投資設立廠房,歷經日本人經營、國營、開放民營等型態。其中在萌芽期發展方面,國內水泥製造業始於日本人投資設廠,於1917年先後成立淺野水泥(株)(高雄)、化成水泥(株)(蘇澳)、及日本南方(株)(竹東)等企業,台灣光復後改組為台灣水泥(株),且在廠房重整後,年產能逐步提升,也奠定國內水泥製造業發展的基礎。成長期方面,此階段為水泥廠開放民營的時期,除台灣水泥移轉民營外,尚有永康、嘉新、建台、東南、啟信、亞洲、環球、正泰、信大、力霸、南華、欣欣、幸福等業者加入民營的行列,政府也於此時期實施第一期經濟建設計畫,在各項工程建設持續興建下,水泥市場之需求規模也逐漸擴大。起飛期方面,由於國內房地產景氣開始呈現翻揚,加上政府亦推動十大建設計畫,因此整體水泥需求量於1980年達到1,330萬公噸的水準。在成熟期方面,1986~1993年在政府加速推動重大公共工程、以及建築業者於全面實施容積率管制前搶建下,水泥需求呈現持續成長局面,惟1994年後受到房地產景氣陷入衰退、公共工程執行率偏低的影響,國產水泥的產銷規模出現衰退的現象。

而在台灣礦產資源稀少,國內民眾環保意識高漲,致使台灣水泥產業發展在21世紀初便面臨瓶頸。在投資環境日趨惡化情況下,政府開放水泥業至中國大陸設廠,加上有鑑於北京奧運及上海世博將帶動中國龐大周邊商機,國內水泥製造業紛紛至中國進行設廠布局,以搶奪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需求。而2004年4月中國當局雖實施經濟降溫政策,但對我國水泥業者的影響尚屬有限,主要是由於赴中國大陸的投資多來自母公司的自有資金,且台商所設立的水泥廠皆為高標號水泥的生產基地,中國當大陸局對此部分的投資案基本上是持以鼓勵的態度,因此台商並不會受到中國大陸銀行貸款的控制;另外雖然經濟降溫政策恐使水泥下游需求面略受影響,短期中國大陸水泥報價出現下跌現象,但因台商所生產的高標號水泥持續處於供不應求階段,故業者高標號水泥的產銷情況仍屬樂觀,加上2007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市場供需已持續獲得改善,主要是北京奧運、十一五建設中的農村建設與交通建設計畫所帶動的基礎建設密集動工,使中國大陸對水泥等建築材料的需求出現增長,供給面則因出口退稅政策取消、京都議定書減廢效應、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而使產能增幅減緩,且政府獎勵企業間的合併與整合將改善市場過度競爭的局勢,此皆將使中國大陸水泥價格緩步上揚。

二、TOP10業者分析:


由於來自於公共工程、民間工程對於水泥或預拌混凝土的訂單趨增,2010年國內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者TOP10中的中聯資源(股)、鳳勝實業(股)為成長態勢,增幅各為1.02%、6.38%;而其餘廠商包括台灣水泥(股)、亞洲水泥(股)、國產實業建設(股)、嘉欣水泥(股)、環球水泥(股)、幸福水泥(股)、力泰建設企業(股)則均陷入負數態勢,跌幅介於4-24%左右,部分業者除受到接單較為趨緩的因素影響外,最主要的原因仍是產品價格的跌價效應,包括水泥內銷報價已跌至近年來每公噸2,150元的最低價位,2010年相較於2009年平均價格下滑16.93%,而全年水泥外銷報價年增率也同步滑落3.88%,同時砂石價格持續下挫、業者間削價競爭亦使得預拌混凝土價格於2010年下跌14~23%。若以2011年首月營收的表現而論,由於景氣持續復甦且台商資金回流,使得企業廠辦工程陸續釋出,多數水泥及預拌混凝土業者接單頗佳,因此2011年首月我國重要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者營收年增率則多轉為正數,顯示年初接單狀況已有從2010年谷底緩步上揚的態勢。其次由於國際煤炭及原油價格上漲,加上進口水泥低價競爭使得我國水泥製造業者難以調升水泥內銷報價來轉嫁成本,以及來自於中國大陸轉投資的獲利認列狀況並不理想,且亦有其他轉投資事業營運不佳的干擾,因此2010年國內水泥製造業稅前純益表現相較於2009年同期普遍為衰退態勢,所幸2010年第四季中國大陸水泥市場部分區域為求年底能達到節能減碳目的而擴大限電範圍、政府持續執行老舊立窯淘汰的工作,水泥供不應求的結構而產品報價持續大幅調漲,加上擴產的效益,使得部分廠商於中國大陸的轉投資事業獲利獲得明顯的提振,或是單季已順利轉虧為盈,在此情況下,2010年全年本產業業者的稅前純益表現則已有好轉的趨勢。

個別業者方面,儘管在工程趕工即年底交屋潮的挹注下使得亞洲水泥(股)2010年11月營收創下11年以來單月新高紀錄,但因嘉新水泥(股)自2010年起與中國海螺水泥簽約進口100萬公噸水泥來台,取代原本代銷亞洲水泥(股)的水泥,故亞洲水泥(股)2010年全年水泥銷售量表現未如預期,加上水泥全年內銷報價較2009年下滑16.93%,且水泥外銷報價下跌3.88%,甚至2010年國內預拌混凝土報價下挫14~23%,故2010年亞泥營收年增率為-5.26%。中國大陸轉投資部分因華中水泥供給過剩、削價競爭,壓縮廠商獲利空間,造成亞洲水泥(股)於中國大陸的獲利認列較2009年同期衰退50.42%,所幸中國大陸力行節能減碳,導致市場供給減少,故亞泥2010年第四季整體中國廠(包括江西、湖北、四川等)的平均出廠價已由第三季的280元調漲至380元,且亦有新產能的加入,使得亞洲水泥(股)中國大陸事業營運觸底反彈,故2010年第四季亞泥單季獲利狀況已優於市場預期。而在轉投資遠東新的業外處分利益貢獻,以及2010年第四季亞洲水泥(股)中國大陸轉投資獲利貢獻明顯轉佳下,2010年全年公司稅前純益年減率則已較前三季的逾20%呈現好轉。

台灣水泥(股)成立初期由經濟部及台灣省政府合資經營,至1954年該公司由公營轉為民營,50餘年以來實收資本額由移轉民營當時新台幣2.7億元擴增至今日新台幣329億餘元,產能則從50萬公噸增加到1000萬公噸以上,為台灣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水泥公司,其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及嚴謹的製程控管,使其生產之產品品質優良。其主要從事水泥及預拌混凝土產銷,生產所需主要原料大多由國內、外長期配合的廠商供應,其中煤炭主要由中國大陸及俄羅斯進口。行銷市場方面,該公司產品以內銷為主,以土木工程業者、混凝土業者及經銷商等為主;而在外銷方面,該公司則以散裝水泥為主要商品,銷售地區以美國、奈及利亞、澳洲、孟加拉、土耳其、中東地區為主。為加速投資中國大陸地區水泥市場,台灣水泥(股)選定華南地區為目標市場,在基建成長、房地產開發等一系列需求下,該公司也因而受惠。

由於來自於房屋建築工程、公共工程(機場捷運、捷運新莊線趕工)、民間工程等需求的增溫,使得國產實業建設(股)的預拌混凝土出貨量呈現成長態勢,總計全年出貨量達410~420萬立方米,惟2010年國內預拌混凝土報價因主要原物料—砂石價格重挫、廠商間殺價競爭的緣故而下挫14~23%,相對也減緩國產實業建設(股)2010年全年營收的成長力道。此外,因長三角地區水泥因限電因素無法南運到福建,加上福建公共工程於年底前進入趕工階段,使得福建水泥於2010年第四季節節高漲,加上國產福建龍岩廠出貨量持續上揚,故2010年第四季國產的中國轉投資收益已順利轉虧為盈。在中國轉投資逐季呈現好轉,甚至第四季已出現獲利狀態情況,加上復興航空的獲利貢獻(受惠於兩岸直航需求增加)、處分士林官邸周邊土地獲利的挹注下,2010年國產實業建設(股)稅前純益年增率超過100%的水準。

亞東預拌混凝土(股)前身為亞洲水泥(股)之製品業務處,獨立設立公司後,先在新北市樹林地區建設混凝土廠,嗣因業務需求,遂在全國建立共12個廠區,廠房遍佈全台。其為遠東企業集團旗下的一員,擁有關係企業上下游整合鏈的資源,業務不虞匱乏,且該公司自有混凝土運送車全台超過160輛,加計配合之運送車隊,全台共有超過550輛混凝土運送車,主要經營預拌混凝土製造、銷售及運送等業務,產品總類依坍度、強度以及使用方式包括傳統混凝土、水中特密管澆置混凝土、高坍度流動化混凝土、自充填混凝土、超高強度自充填混凝土、噴凝土、抗彎混凝土、巨積混凝土、特殊混凝土等。除提供一般土木及建築工程使用外,亦投入捷運工程、高速鐵路工程、高速公路工程等公共事業。

中聯資源為中國鋼鐵(股)及台灣水泥(股)等公司共同成立(中國鋼鐵主導),為台灣規模最大之高爐石粉、高爐水泥及廢棄物資源處理之專業公司,其廢棄物資源再生業務主要乃配合中鋼集團作生產後廢金屬回收,原料供應穩定,且其高爐石粉具有40.54%的國內市占率,加上世界各國推動二氧化氮減量作業,甚至列入環保評比項目中,故有利該公司業務推展。

環球水泥(股)之產品皆以環球牌對外行銷,除從事水泥(銷售市場為台中以南等地區)、預拌混凝土產銷業務外(以台南、高雄、屏東為主要銷售區),尚有經營石膏板及其他建材部分,而其石膏板產品具有國內市場80%的市佔率,並積極研發防火、防熱、耐震等功能性商品,具有內政部頒發高性能綠建材及健康綠建材標章,故雖在水泥製品表現衰弱下,仍有他項業務表現搶眼,維持其高營收。

另嘉新水泥(股)原以生產卜特蘭第一種水泥為主,產品以「五洲牌」行銷市場,然因其岡山廠受政府法令限制及西部礦權到期無法繼續採礦,於2001年起停止生產,在台則改以外購水泥經營買賣通路,生產線僅剩江蘇聯合廠。而其鑑於中國大陸潛在商機龐大,但因公司資本額太小,無法擴充生產規模,經營策略從生產面改為投資台灣水泥、亞洲水泥、安徽海螺水泥等公司,轉型為以水泥為主軸的產業投資公司,期望可增加公司競爭力。另其也取得台北港第一散雜貨中心之經營權,建構兩岸水泥、砂石等建材的物流網,開始脫離傳統的製造業,成為繼水泥之後的第二大事業版圖。


三、未來展望

在內外銷水泥銷售量具成長空間,且國內水泥內銷報價可望出現調漲,加上台系業者的中國廠營運績效因價量齊揚而顯著改善之下,未來本產業景氣將逐漸好轉。水泥銷售方面,由於中國大陸水泥廠商對台傾銷已對台灣本土業者造成影響,據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貿委會)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涉案產品進口持續增加,自2007年之156萬公噸上升至2009年之214萬公噸,2010年前3季則為182萬公噸,高於2009年同期之138萬公噸。2007年至2009年間國內水泥需求量趨緩,然中國大陸涉案產品在我國市場占有率仍持續上升,且占進口市場比例持續上升至90.3%。因此,涉案進口之絕對數量及相對數量皆呈持續增加之勢,價格方面亦對國內產業產生巨大影響,故貿委會於2011年1月26日初步認定國內產業損害成立,不排除近期內對中國大陸水泥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以2010年國內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的景氣而論,由於水泥及其製品的國內出貨量將因政府公共工程持續進行、那凡比與梅姬颱風的災後重建、來自於民間廠房興建仍存有一定的需求而持續走揚,且水泥外銷量亦可因中東與非洲市場的加持而擴增,加上台泥、亞泥則陸續宣布調漲水泥外銷報價,甚至內銷報價亦可望於第四季自低反彈至每公噸2,250~2,300元的價位,以及廠商出貨至毛利率較高的水泥內銷市場規模持續提升,因此國內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銷售值季增率將為正數,且廠商的毛利率將有所改善。

此外,受惠中國大陸為求節能減碳目標而擴大限電政策、中國大陸政府為達9月前減少1億噸低效水泥廠目標而加速淘汰立窯、十一五節能減碳計劃年底到期、中國大陸政府於2010年10月宣布正式啟動建材下鄉試點工作,水泥產品與節能抗震建材先行等因素,使得中國大陸水泥供需結構出現緊俏,甚至華南、華中、華北皆出現缺貨態勢,故台系水泥製造業者將持續調漲中國水泥報價,甚至台系廠商產能持續釋出,或是購併效應浮現,皆將使得2010年第四季台系業者於中國大陸轉投資事業營運漸入佳境。整體而言,在內外銷水泥銷售量具成長空間,以及國內水泥內銷報價可望出現調漲,加上台系業者的中國大陸廠營運績效因價量齊揚而顯著改善之下,未來國內整體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景氣將可望好轉。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