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產業概述
玻璃早期僅用做切割、裝飾,做為生活上的日常門窗、容器、食器等用品之用途,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工業時代的來臨,被大量應用在光學、理化器材及工業用途上,且進入資訊通訊紀元後,玻璃更加廣泛的被應用到電子產品中,相對造就了全球對玻璃龐大的需求,就一般而言,玻璃製品可分為平板玻璃、玻璃纖維及容器玻璃等三大類。(詳見下表一)
二、TOP10業者分析
近年TOP10業者如台灣玻璃工業(股)、富喬工業(股)、華夏玻璃(股)、台明將企業(股)、福隆玻璃纖維(股)、大享容器工業(股)、建榮工業材料(股)、台灣汽車玻璃(股)、統義玻璃工業(股)多為入榜常客,排名表現幾無太大變化,可歸納出玻璃製品產業因建廠成本及營運成本支出龐大,且有產業獨自生產技術,加上既有業者為多年歷史悠久之公司,具有一定知名度及市佔率,因此玻璃市場發展成熟,也讓其他業者不易進入上游玻璃生產行列;唯有變化的是,2008年投入面板研發製造,2011年開始大放異彩、異軍突起的雅士晶業(股),一入榜即搶下第七名,使原本第10名的台灣信德玻璃(股)擠出榜外。(詳見下表二)
其中台灣玻璃工業(股)從事所有相關玻璃製品業務,也為台灣生產平板玻璃之唯一業者,而台明將企業(股)、台灣汽車玻璃(股)則從事平板波璃後續加工業務,平板玻璃係由台灣玻璃工業(股)供應;而雅士晶業(股)乃從事觸控玻璃面板之產銷,生產所需之面板玻璃、玻璃底板則由子公司ELEGANT ART TECHNOLOGY CORP.對外採購供應之;另從事玻璃纖維生產計有富喬工業(股)、福隆玻璃纖維(股)、建榮工業材料(股),從事容器玻璃生產則有華夏玻璃(股)、大享容器工業(股)、統義玻璃工業(股)。(詳見上表三)
台灣玻璃工業(股)成立後,乃先引進日本旭硝子株式會社之透明及壓花平板玻璃製造技術,使其製品良率及品質大幅提升,再配合國內建築業、加工業及汽車業之需要,以及世界產業之潮流,除了不斷建設、擴增設備外,並持續引進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家業者之生產技術,朝向多角化經營,因此也造就了台灣玻璃工業(股)在玻璃產業龍頭的地位。而台灣玻璃工業(股)2011年因中國大陸政府執行宏觀調控及打房政策,加上2010年景氣好轉,各業者進行擴廠,新產能陸續開出,致使產能過剩,2011年下半年又面臨歐債危機,影響內銷呈現疲弱、出口銳減之情況,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現象,造成玻璃製品價格大幅滑落,利益縮減,不過其營收表現仍佔TOP10業者總營收比重47.17%。目前產品可分為平板玻璃、玻璃纖維、容器玻璃三大項,各項產品佔營業比重為40%、36%、24%,而其市場分析詳見下表五:
富喬工業(股)原僅從事玻璃纖維紗的生產,年產能3萬6千公噸,但國內電子級玻璃纖維紗在廠商快速成長下,使台灣成為全球主要的生產與供應的重鎮,鑒於市場競爭力,2008年5月再跨入玻璃纖維布的生產,且因2010年全球景氣大幅自谷底翻揚,年產能4萬5千公噸的虎尾新廠窯爐也於同年正式點火,帶動玻璃纖維紗、玻璃纖維布的需求及售價節節高升,直攀玻璃及其製品業的第二名。但2011年全球景氣受歐債及美國經濟無感復甦影響,致景氣震盪波動甚劇,玻璃纖維紗、玻璃纖維布的需求及售價在亦受景氣影響上下波動,雖在虎尾新廠全產效應下,使其產量及銷售量仍具一定水準,惟售價受市場景氣影響,使其產品獲利呈現下滑。
而第三名的華夏玻璃(股)國內相當具規模的玻璃容器製造商,產品種類計有超過五千種以上,客戶涵蓋食品、飲料商、化妝品、藥品業者等,外銷市場則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南韓、美國等地,雖其近五年營收均維持在新台幣20億元以上,營運表現平穩,但近年在中國大陸、東協國家的產品低價進口競爭下,營收成長開始呈現趨緩。另外前述第七名之雅士晶業(股)成立於1982年,原名為秀森實業(股),2010年更改為現名,同年年底也成為股票興櫃公司,而其初期僅從事變壓器之產銷及橡膠/塑膠產品買賣,2008年開始投入玻璃面板的研發製造,現於中國大陸廣州有兩座工廠,台灣廠與越南廠也於2011年投入產能,月產能規劃為小尺寸面板500萬片,7吋以上50萬片。然2011年因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需求大幅成長,以及台灣廠與越南廠新產能適時啟用,帶動當年營收成長288%,而玻璃面板業績也占其營收近80%。
整體來看,依據中華徵信所2012年出版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資料顯示(詳見下圖一),2007年TOP10業者營收總額為新台幣261億元,2008年遭受到美國金融風暴之影響,造成全球全面性的景氣蕭條,2009年再衰退至僅有新台幣236億元。幸而我國祭出一系列的振興經濟配套措施,如提撥優惠房貸,使建築投資景氣揚升等,創造玻璃產業新契機,加上台灣玻璃廠商不斷研發及改進、擴充生產設備,因此帶動2010年TOP10業者營收總額攀升到新台幣306億元,成長29.66%。但因2011年遭逢美國債信降評及歐債危機的爆發,全球經濟景氣再次面臨考驗,加上日本震災、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等為全球景氣投入不確定因素,也使TOP10業者營收總額下滑至新台幣302億元,微跌1.31%。
三、未來展望
2008年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前所未有影響,也直接導致我國玻璃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產品單價直落之情況,雖業者在2010年快速走出低谷,但也誘發企業的擴產慾望,且甚有可能導致其他行業的資本流入玻璃產業,加上2012年全球景氣發展仍尚未明朗,恐將為下一次爆發產能過剩埋下伏筆。因此,我國玻璃工業必須提升生產技術,進行結構調整轉型,與新能源、節能環保、資訊產業等新興產業相結合,創造新的產業發展機會,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增加競爭力,避免景氣衰退帶來之衝擊,期以倍增企業效益。
1.平板玻璃:
(1) 順應全球景氣及市場需求變化,適時調整內、外銷生產供需比例。
(2) 太陽能光電及高級建材市場需求旺盛,擴大發展LOW-E鍍膜玻璃。
(3) 整合中下游完整加工設備、研發能力,爭取國際性高價訂單。
(4) 擴大出口,拓展全球行銷網。
2.玻璃纖維布及玻璃纖維紗:預估網路的持續蓬勃發展,帶動雲端及高速傳輸的材料需求及創新,加上以終端電子產品需求面而言,行動裝置如平板電腦、超薄筆電及智慧型手機,具有二位數之成長空間,顯示終端需求緩步復甦的方向不變,成長可期。3.容器、食器、廚器:應用層面較屬民生產業,受景氣影響較少,且在生活品質提昇下,品質的進步及樣式的多樣化,未來供需狀況應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