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年度慨況回顧
根根據中華徵信所行業分類,凡從事自行車(含電動自行車)及其各種零配件(含車架、座墊)等均屬於「自行車及其零件業」。依據中華徵信所資料庫,以及近五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資料顯示,自行車及其零件業TOP10業者近五年來營收總額以13.24%的年平均成長率呈現成長。
就中華徵信所觀察,自行車及其零件產業業者產品範圍包含競賽車、公路車、城市車、登山車、童車、女性車、折疊車、旅遊車、運動車、電動自行車、避震前叉、大齒盤、變速器、座墊桿、後避震器、電動車用供電、動力系統等產品種類眾多,且隨著油價高漲、環保、節能減碳成為全球潮流,促成自行車休閒風潮的盛行,使自行車業成為最熱門的行業,也因此帶動自行車相關產業之發展,加上近年來在政府協助、業界成立A-Team的努力下,台灣自行車工業成功地轉向創新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發及生產,目前,台灣仍然維持全球中高價位自行車產品的供應重鎮之地位。此外近年來,國內部份業者也積極發展自有品牌,建立海外市場行銷通路、設立海外工廠,並且透過導入先進生產管理體系、建構協同開發及協同行銷機制,提升競爭優勢、加速新產品開發,創造產品之附加價值下,使其入榜業者總營收由2006年度的新台幣318億元,快速成長到2010年度的新台幣574億元。(詳見下圖二)
近年來為讓台灣自行車業提昇至更高層級,業者近年來不但相當注重品牌的經營,同時努力提昇研發創新的能力,且於九年前由我國二大整車廠巨大機械工業(股)及美利達工業(股)發起,組成了A-Team,目前擁有23家會員廠,透過上、下游的集體努力,引進豐田式的生產管理體系以提高生產管理的效率、降低庫存及浪費,且成功地轉向創新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發及生產,使其台灣地區自行車及其零件產業產值由2006年新台幣599億元快速成長至2010年新台幣929億元,銷售值也由2006年新台幣642億元成長至2010年新台幣985億元,可見台灣仍然維持全球中高價位自行車產品的供應重鎮之地位。(參見下圖三)
二、TOP10業者分析
綜觀入榜自行車及其零件業前10大業者,多為國內頗具知名度的上市公司(詳見表二),其中2010年由巨大機械持續穩坐自行車及其零件業者龍頭寶座,2010年度營收高達新台幣181億元佔該業TOP10的營收總額的31.53%,營收亦較第二名的美利達工業(股)差距有新台幣53.9億元,這已是連續五年蟬聯自行車及其零件排行榜的榜首,足見其龍頭地位穩固。
另近年位居二、三名地位的美利達工業(股)、愛爾蘭商速聯(股)則維持不變。
由於台灣自行車及其零件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而隨產業發展成熟、市場競爭激烈,依近五年自行車及其零件產業TOP10排名狀況分析(詳見表一),近五年來TOP10入榜業者的變動幅度不大,而巨大機械、美利達工、愛爾蘭商速聯、順捷股份、愛地雅工業、菲力工業、利奇機械等七家廠每年都在TOP10的行列,另和榮輪科技、威輪工業二家廠商近四年排名也均在前10名內,而輝達國際也有二年入榜實績,顯見自行車及其零件業呈現大者恆大的趨勢,中小型廠商欲跨入TOP10排名門檻不易。
巨大機械工業(股)成立於1972年,以生產捷安特自行車聞名全球,目前為台灣規模最大且品牌形象良好的自行車品牌專業廠商,產品體系包括登山車、競賽車、輕快車、童車、電動車、折疊車及代步車等。目前除了台灣總廠外,並於中國大陸(包括昆山廠、成都廠、天津廠)、荷蘭等地擁有五座自行車製造廠、一座電動自行車廠,以及集團旗下之昆山捷安特輕合金科技(有)、巨瀚科技(股)這二座材料工廠,除充分運用當地資源,並以國際分工方式,及善用各廠的供應鏈形成強勁的競爭力外,該公司亦秉持著創新、研發、生產高價多樣、附加價值產品為原則,與海內外工廠整體運作下,每年約可開發出六百至七百種的新車,其中有七成屬於全球同步上市的國際車種,餘三成係針對地區性需求所開發,並藉由自有品牌與通路持續擴大,目前市場排名已為台灣及中國大陸第一品牌,美國第二品牌,歐洲前三大品牌;另在日本及澳洲當地也都登上最大進口品牌寶座。此外,近年來該公司的行銷策略採取ODM與自有品牌並重,除為全球形象良好之品牌提供ODM設計製造服務,另在自有品牌「捷安特」方面,則已於歐洲、美國、日本、澳洲、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全球五十餘國設立10,000個以上的服務據點,此外,為提升品牌知名度、強化通路競爭力,更開發MOMENTUM為生活通勤用自行車品牌,亦透過GRP(Giant Retailing Partner 捷安特零售夥伴)計畫,逐漸導引海外的自行車零售店,走向現今汽車的單一品牌通路模式。在台灣內銷市場方面,全省共有320多家門市,其中租賃店則有13家。
美利達工業(股)係從事自行車及其零件產銷,並以經營高級車款『Specialized』、以及一般價位車款「MERIDA」等自有品牌產品為主,亦有承接少量OEM訂單,諸如法國來禮即由其代工生產。該公司目前於台灣、中國大陸深圳及山東德州等地擁有三座廠房,其中以台灣廠生產碳纖維、鈦合金的高價位自行車為主,中國大陸深圳廠生產中低價位產品,以及設立電動自行車組裝線生產電動車,而2008年下半年加入營運的山東德州廠,則生產中高價位產品及電動自行車,並以供應中國大陸華北市場為主。此外,該公司在2003年導入豐田生產系統(TPS)、生產力指數大幅提升25%,並仿豐田推廣LEXUS高階品牌方式,在歐洲推出價位達2,000歐元以上的「仙度那」高級車。2007年並成功開發全地形避震登山車「AM-5000D」,榮獲第15屆「2007年台灣精品銀質獎」,此外,還有900公克超輕量登山車、Time Warp-可調式首管多用途跑車及Trans-mission 全地形全避震登山車及29英吋加大輪徑登山車等新商品,目前已在台獲得48項專利核准紀錄。
三、產業回顧與展望
2010年台灣自行車整車總出口量為507萬台,較2009年的430萬台成長17.91%,其中又以歐盟地區所佔出口量比重最高達60.2%,其次則以北美自由貿易區,而總出口金額為美金15.03億元,較2009年的美金12.49億元,成長20.33%,而平均單價從2009年的美金290.54美元上升至美金296.39美元,再創歷年來新高,也反映出台灣自行車在全球消費者眼中,已逐漸躍居「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地位。
近年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等議題,且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下,節能減碳的高漲聲浪中,全球對於節能減碳之環保意識日益重視,尤其是在京都議定書簽署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氣候高峰論壇之後,已備受國際重視,加上自行車無碳、零污染的特性,已成為全球各國鼓勵使用的最佳短程綠色運輸工具,且近年來法國巴黎及里昂成功地將都會捷運系統結合自行車作為端點接駁工具,已成為各國紛紛效尤的典範,此外,隨著生活水準提高,健康觀念的提升,全球運動人口每年均呈現正成長,而政府與民間單位近來亦透過舉辦各項體育活動或贊助相關競賽來提升國內運動人口,體育活動從以往的單純競賽,延伸至今的結合休閒、健康概念的活動,且為了正視自行車的多重正面功能,越來越多國家制定「自行車日」,藉以提倡自行車騎乘風氣下,可望提升自行車及其零件需求。